萧山一片菜地里找到的碎片竟是中国瓷器的鼻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15 07:25   

考古发现,茅湾里涉及的范围达2万余平方米,是一个庞大的窑址群,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印纹陶窑址。因此,当地有句民谣“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冒窑烟”。不久后,茅湾里的窑工在烧制印纹陶时,偶然间在窑床里发现了大量像玻璃一样的窑汗——它滴在陶器上光滑致密。聪明一点的窑工开始研究这个现象。后来,他们搞明白了,原来,这是草和木等燃料在高温烧制时形成的像玻璃基质一样的东西所致。于是,窑工主动调制釉液,将烧制好的陶器上釉,这就有了瓷器。

从那时开始,人类开始用瓷碗吃饭,改变了人类的卫生需求,而且它制作成本低,“从印纹陶到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非常巨大。试想在这之前没有瓷,只有陶,吃饭是用陶碗的。可是,陶碗的吸水率很高,洗不净,第二次吃时,细菌会传染,不利于健康;当时,北方人用青铜碗,含铅量很高,等于慢性中毒。南亚地区,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直接用手吃。发展到如今,全人类都是用瓷碗用餐,多了不起啊。”施老师说,“一直到明代,奥地利的国王愿意拿12个卫兵换一个青花瓷盘,瓷器是奢侈品啊!”

被证是中国瓷的鼻祖

印纹陶博物馆9月底建成

茅湾里窑址的发现,证明了印纹硬陶是中国瓷的鼻祖,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在浙江。即将建设的印纹陶博物馆,将展示人类这个跨越式进步。

印纹陶博物馆选址于茅湾里印纹陶窑址保护区东侧的蜈蚣腿山下,距离保护区东侧边界200米,总占地面积21.52亩,估算总投资9650万元,其中一期博物馆建筑面积约6206平方米,二期配套设施约3660平方米。根据规划,印纹陶博物馆包括一个展馆,一个公园——遗址主题公园,一个研究院——印纹陶文化研究院,一个基地——文博专业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一个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完整的产业链推动茅湾里窑址的保护和传承,从而将这一国家级文化资源打造成为萧山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古陶瓷文化的窗口,预计2019年9月底建成。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伟利 文/摄 通讯员 张帆  编辑:郑海云
返回
进化镇正在建设的印纹陶博物馆,将揭示人类用陶瓷碗吃饭的历史茅湾里捡到的印纹陶春秋时期烧制的原始瓷碗春秋时期烧制的印纹硬陶罍钱江晚报(记者陈伟利文/摄通讯员张帆)拿碗吃饭,每天最为稀松平常。在没有瓷碗之前,人类可能直接用手吃饭,但会烫、也不能装汤。这说明当时的窑工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就是用瓷土做胎在高温下烧制陶器的时候,因草木灰形成的结晶体像玻璃似的落在陶器表面,窑工们主动去干预了,调制出釉水施在陶器表面,使陶发展到了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