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车让人”到“人车互敬”的转变? 听听各部门、专家和市民代表怎么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11 08:25   

都市快报(记者 殷军领 通讯员 潘云 摄影 江玥)

去年发生101 起人行横道线交通事故

2015-2017年间,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从侧面说明,斑马线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据统计,2018 年杭州人行横道线前共发生事故101起,造成22人死亡,9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2.62%、3.06%。这101起事故共造成了112人伤亡,平均下来每起事故都有伤亡发生。

根据对这101起事故发生时段和路段分析,发现很多是老年人。

比如近日,江干区凤起路段一位老大爷骑自行车逆行闯红灯,发生事故,不幸去世。滨江区去年有一位爷爷接送小孩放学,闯红灯和逆行,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

关于文明过马路问题,仅依靠劝导是不够的,日本就从娃娃抓起,从小进行强制教育。要过马路,不管有没有斑马线或信号灯,都要按程序“先看右再看左”。

如果一定要在道路上增加设施,来看一下英国人的斑马线:一般写着Left(左)、Right(右),也是提醒行人左看看右看看。这样斑马线上写两个字就可以了,不要另画等候区。

关于合理设计隔离带、合理设置斑马线、合理设置信号灯、城市大脑的运用等,日本和新加坡是这样做的。日本的密集商业区有四个路口,行人过马路时所有的车全停下来;并且还有对角斑马线,可以斜穿马路,减少过马路的次数,提高通行效率。在新加坡,当行人等到一定时限,四个方向同时绿灯,行人都可以过。

杭州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湖滨商圈等人流量大的商业街,做类似的试点和尝试?来听听各部门、专家和市民代表怎么说。

市民意见

流水西苑社区居民陈卫民

针对行人交通违规屡禁不止现状,能否仿照机动车违章处理办法,建立行人交通违规数据库,对多次闯红灯等不文明过马路行为,进行登记。在职的人员通知所在单位,并通过行业或系统管理部门,列入单位年度评比考核。无单位的,由交通部门安排时间地点,承担一定时间的文明劝导站岗。

京都苑社区党委书记王晓燕

斑马线的设置上要再合理些,比如红绿灯的时长和斑马线的长度要配合。“现在是智能化时代,我觉得可以设置一些感应装置或者增加播报功能,来提醒”;软件方面,很多社区和交警、公交公司是共建单位,建议双方定期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让礼让斑马线2.0版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自觉遵守。

基层声音

文晖街道党工委书记钟一民

从硬件设施上,我建议首先斑马线设置要规范,间距要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生活出行习惯。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市民的规则意识。同时要做好礼让教育,让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深入每一个杭州市民心中。

现在杭州城市大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议和交通等部门配合,比如说可以对人脸进行捕捉记录,并考虑跟征信系统挂钩。

文晖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潘云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行人对劝导人员的劝说有抵触情绪,还经常站到斑马线上。首先还是要加大宣传和教育,一是正面宣传,通过媒体及公众号、墙绘、报纸等方式进行;二是集中曝光不文明过马路行为;三是加强在青少年中的宣传,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本能和习惯。硬件设施方面,建议在交通信号灯旁边设置蜂鸣器,提醒行人,不要越线,有些人听到了或许会退回来。

部门观点

杭州公交集团诸杰

礼让斑马线,最早开始于我们公交集团11路试点推出的“人行横道礼让”。“礼让斑马线”如何升级,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也做了些尝试。

去年1月11日,我们开展了“礼让斑马线互敬日”的活动,司机志愿者身穿印有“互敬每一天,快乐每一刻”的黄马甲,走到路口呼吁行人文明过马路。此后,我们把每月11日定为“斑马线互敬日”,在人流比较集中的路口举行系列劝导活动。目的是希望让互敬互让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杭州市民不仅仅因为“礼让斑马线”有获得感,更因为生活在杭州这座温暖的城市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今年,我们将有82辆主题巴士开上街头,与市民互动;后期还会建议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群体也能自发加入这项公益行动,让礼让斑马线成为杭州更加亮丽的一道风景。

市道路运输局孙海旭

“礼让斑马线”需要进一步升级,要从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这三方面发力。

规范化,最重要的是操作要细化,新西兰对车辆时速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要求斑马线上的行人离开后,车辆要过几秒钟才能启动,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精细化,是指红绿灯的设置位置、时长,都要根据流量和老百姓驾驶走向设置,让行人路权和车流量配比无缝衔接。

这些年,出租车的让行率超过85%,这其实蛮难得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天礼让斑马线付出的时间成本,大概是一单生意的时间,按照起步费11元来算,一个月大概要付出三四百元。截至去年底,杭州网约车办证量已达3.5万辆,驾驶员达到4.5万名。下一步,我们考虑将“礼让斑马线”倡议,纳入网约车工作体系,带动更多社会车辆加入到“礼让斑马线”的行列。

市交警局指挥中心公关科谢晓颖

杭州的交通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典型的平面交通,二是典型的混合交通。现在,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中研发使用了AI智能信号灯,它可以通盘考虑来配置时长。之前在中河高架和拱墅区部分道路进行了试点,正在向全杭州范围推广。我们会一步步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把科技力量运用到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中去,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针对电瓶车的管理,目前我们在全市设置了60多个电动自行车违法宣教亭,违法处罚的方式有三种选择:一是手抄交规,二是罚款处罚,三是在路口进行劝导。去年11月,杭州市推了“钱江分”个人信用系统,只要年满18周岁,都可以搜集个人信用积分。这里面有一个“遵纪守法”大项,目前阶段还没有把交通违法放进去,未来可以考虑把严重违法交通行为纳入。

市文明办城市处张亚平

关于“礼让斑马线”立法问题,提三点建议。

一是“礼让斑马线”的立法工作要求稳求简。不要急于立法,而是要在市民已经认可、接受,并有进一步呼声基础上再进行立法研究。

二是“礼让斑马线”的配套操作规则,要求明求细。配套规则是具体到各部门和各行业的,越详细越明确越好。

三是“礼让斑马线”的立法宣传要求广求准。求广,就是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事,在立法前尽量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建议;求准,这是对执法者的要求,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宣传要精准。

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毛立靖

礼让斑马线,志愿者主要承担着文明劝导的工作。文明程度深入人心,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建议加大宣传和政策引领。还要加强培训,怎么样劝导、站在哪里劝、劝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志愿者该做的,哪些不是志愿者该做的?这些都要通过培训告知志愿者。要重视青少年礼让斑马线教育。在文明劝导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大人过马路不文明,小朋友会提醒大人。因此文明过马路,建议从小抓起,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小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影响更多身边的人。

专家点评

浙江工业大学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

“礼让斑马线”升级版到底往哪里走?杭州有三件事可以做。

第一,好好总结礼让斑马线的“杭州模式”,向全社会推广。

第二,以前侧重车让人,现在倡导行人和机动车的均衡性,一味的车让人或人让车都不对。就杭州而言,要倡导五个原则:1.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不要切断连续的交通点,司机要减速慢行礼让行人;2.不要玩手机;3.不要在斑马线上追逐打闹;4.司机礼让后,行人要打个招呼,点个赞;5.倡导机动车和行人是平等的交通参与者。

第三,不能仅仅停留在末端考虑问题,除了行人本身的问题,我们的道路设施规划也存在问题,一定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系统提升。1.要合理设置隔离,严格控制行人随意进入机动车道。2.合理设置斑马线,如考虑斜穿式斑马线,改两次过马路为一次。3.合理设置信号灯,可以尝试在行人比较多的商业区,采取集中过马路的信号灯设计,4个路口集中时间全部放行。4.路口渠化设计,信号灯路口的混合通行问题,可以通过渠化来解决,现在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是“缩小路口、道路渠化、各行其道、两次过街”。5.用城市大脑,分析一下行人乱过马路的点主要在哪些地方、哪些时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倒逼部门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改进。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倪建伟

作为司机,看着人家小跑着过斑马线,我内心是很感动的。但也确实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过斑马线时打电话、玩手机,走路慢慢吞吞。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礼让斑马线”确实到了应该升级的阶段。这个升级,特别重要的是针对问题有所突破。比如针对不文明过马路的行人,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比方说学校路口、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的斑马线设置,要有所创新。

再次针对车辆类型,从最开始的公交车到出租车到私家车,现在工程类车辆或者是外地车辆,可能是未来引导礼让斑马线的重点。

针对目前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四个字:第一是明晰,原有的法规制度,要明晰权责、执行到位;第二是落地,要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则细则。

“礼让斑马线”体现的是城市的温度,我建议:一是增加全链式的交互和体验,让更多行人体验驾车上路的感受,包括处罚可考虑角色互换,增加交互体验,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二是多主体的参与和引导,包括主管部门、志愿者、行业协会、社区等,全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擦亮杭州“礼让斑马线”这张金名片。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通讯员 潘云 摄影 江玥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同时要做好礼让教育,让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深入每一个杭州市民心中。去年1月11日,我们开展了“礼让斑马线互敬日”的活动,司机志愿者身穿印有“互敬每一天,快乐每一刻”的黄马甲,走到路口呼吁行人文明过马路。就杭州而言,要倡导五个原则:1.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不要切断连续的交通点,司机要减速慢行礼让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