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首席记者 魏奋
1月2-3日,浙江省食安办考评组对杭州市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省考评组现场检查了杭州西湖区学军中学学校食堂,余杭区良渚街道小洋坝村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杭州亚多肉制品园区、乔司街道吴正瑞食品店,查阅了工作台账,并听取了杭州市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和全面治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工作情况汇报。
省考评组充分肯定了杭州市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认为杭州食品安全工作党政同责落实到位、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双安双创”效果显著、隐患治理长抓不懈、共治格局日益健全。
考评组希望杭州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的“杭州经验”。
2018年,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紧紧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条主线,创新监管履职尽责,实现食品安全总体平稳向好,群众获得感提升。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基本达到创建标准,下城、江干、西湖、余杭、富阳、桐庐等6个区县获得第二批省级命名。
桐庐县通过国家农产品放心县的省级评价,富阳、淳安通过省级农产品放心县验收,全市提前两年实现涉农县全覆盖目标。
监管创新持续深化——一是农村家宴餐厅化,实现“红白喜事”由露天厨房向放心厨房转变。
将过去的“路边灶”、“露天厨房”改造提升为餐厅化厨房;开展“土厨师”培训,实行农村聚餐申报,落实索证索票,规范食品安全操作。
全市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98家,受到群众高度肯定。
二是餐饮后厨阳光化,实现政府监管向市民参与转变。通过视频技术将厨房“大堂化”,让“闲人免入”的后厨变成“人人可看”的明厨,倒逼经营者厨房操作管理更加规范。
全市建成阳光厨房5541家,其中学校食堂、大型以上社会餐馆3661家,日均受益群众170万人次。
三是品质食品超市化,实现品质食品由会议专供向社会共享转变。
推动G20峰会高标准种植、养殖以及管理的品质食品在超市销售,实行产销直供,二维码信息全程追溯,品质食品追溯率、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消费者满意度达到99.1%,放心度达到99.3%,超市品质食品销售额提升25%以上。
四是市场管理标准化,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新创放心农贸市场64家,涌现出中江、古荡、骆家庄等一批全省放心消费示范样板。
完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产地”追溯机制,在勾庄、新农都等重点批发市场,实行进场记录、上市检测、出场供票,确保问题食品可溯源、风险能管控、隐患能消除。
五是日常监管信息化,实现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
开发网络订餐监管平台,通过政企大数据管理实现智慧监管,违规率从去年的30%以上降至目前的5%以下。
建设线下餐饮智慧监管平台,实行远程监管、线上巡查、视频取证,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热点问题有效解决——
一是深入开展“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不断规范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校园及其周边“一元食品”专项整治,检查经营户1474户次、食品批发市场19家次,抽检78批次,查处违法案件21件。
二是全面推进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创建“名特优食品作坊”97家,居全省第一,省局在富阳召开小作坊规范提升现场会,推广具有杭州特色的园区化、块状化、透明化良性发展模式。
三是不断强化食品市场准入。市政府层面出台进一步加强食用油安全监管、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入市管理等制度,积极推进农批市场追溯体系及规范化建设,严把准入关。
实施土壤污染和农兽药残留源头治理,明确杭州市农田土壤污染监测点布设方案,全市1301家农产品生产规模主体实现二维码追溯,连续8年地产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责任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不断压实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告知率、自查承诺率大幅提升。制定实施主体责任行政约谈工作规范,约谈企业2707家、落实整改700家、信用惩戒23家。
二是不断加强部门监管责任。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依法公开、严格处理。
三是不断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全市194个镇街食安办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运行。出台《杭州市食品安全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加强日常督查和结果运用,推动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落地和问题隐患的整改。
四是不断深化社会共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系列宣传和“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