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个网红公交站 当年竟是商圈中的“黄金C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1-04 07:44   

“立马回头”可不是你想当然的“立马就回头”的意思!

四十年前这附近的女孩都不肯嫁到外面去呢

立马回头公交站牌 记者 孙蒨 摄

天竺,托钵行脚。 记者 朱丹阳 摄

2012年5月,杭州有个公交站改了名字。从此,这个公交站“人设”彻底改变,成为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打卡”的“网红”。

这个公交车站叫“立马回头”(途经路线:121路、121B路、180路、324路),位于如今北接灵隐路的那一段梅灵北路中间,连接市区至灵隐、天竺一带,往来这个站点的,经常有外地游客,也有本地上香的市民。

刚开始,这个奇葩站名让很多人不解,坐到这一站,听到或者看到“立马回头”四个字,第一反应都是一番灵魂的拷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不要回头?

最初在网上热传时,不少人怀疑图片是PS的,还有网友猜测:杭州公交公司负责取站名的一定是个文艺青年,站名专为上车就瞌睡者定制,提醒对方“错过站了,立马回头”。

一炮而红的“立马回头”究竟有何来头?

乾隆南巡杭州,在此立马驻足

立马回头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个站名,之前这一站叫“石莲亭”(现在保留的“石莲亭”站,位于灵隐路上,游2线、7路、807路都经过这里,前一站是九里松,后一站是灵隐)。

改名时,杭州公交公司曾给出过官方解释:“立马回头位于茅家埠村西北面普福岭山路上。据说乾隆当年驾幸杭州,第一次路过这里时,对道路状况相当不满。本地官员赶紧为皇上修了一条新路。当乾隆再次经过普福岭时,路况已大为改观,龙颜大悦,立马驻足,这才有了‘立马回头’的说法。”

如今,这种说法也被做成标识牌,立在“立马回头”公交站牌旁边充当解说,这大概是杭州少见的自带“百度百科”的公交站。

讲历史,改名前的“石莲亭”也有典故。杭州人钟毓龙,清光绪癸卯举人,写过一本《说杭州》,书中将“石莲亭”归为“唐以前之古迹”:“在灵隐白乐桥北。白居易守杭时,曾于此亭载妓看山,故桥亦名白乐。今犹有石莲亭之地名。”

如今,在灵隐路和梅灵北路口附近,还能看到一座六角水泥亭,掩映在苍苍大树之下。亭子对面,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西式楼房,是现为浙江省文史馆的怀庐。

石莲亭附近,还曾有一片基督教公墓,埋葬着司徒雷登父母等数十位传教士。1946年,司徒雷登还曾回这里扫墓。

虽然遍地都是故事,可惜都差一个“网红”气质的名字。

普福岭和消失的普福寺

按照上面的说法,“立马回头”和乾隆南巡杭州是分不开的。当年的山路这么不好走,乾隆皇帝为什么偏偏还要取道这里呢?

因为“立马回头”所处的山路,西抵灵隐、天竺,东经茅家埠,接大麦岭,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北山进香的交通要道。

清中叶以前,茅家埠一带仍有大量西湖水面,那时候的香客常从钱塘门外乘船,途经如今杨公堤上的卧龙桥,再经过一座通利桥,至茅家埠头登岸,再沿着上香古道一路步行进香。

而上香古道的尽头,就与如今的立马回头站所在的梅灵北路(原普福岭路)相连,香客们在普福岭这个地方继续去灵隐,天竺诸寺。

普福岭,因岭东南曾有普福寺而名,又名胭脂岭。南宋《淳佑临安志》称:普福岭“土色独红,因以名之,路不险峻。过岭则通大、小麦岭”。

如今普福寺已经不复存,不过我们从杭州古地图、书籍和茅家埠村民的记忆中,还能打捞到这座寺庙昔日的影子。

宋咸淳年间,天台僧眀砺法师,向贵戚鲍氏募化修建,历八年建成普福寺。寺院庄严宏丽,常建坛讲天台教义,听讲的僧众多时能达3000人。元赵孟頫重书寺额,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写到“普福讲寺”:“国初犹盛,今寥落将灭矣。”

茅家埠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原来梅灵北路上有个普福庙,位于去灵隐寺的必经之路上,后不幸被日本军队放火烧成了平地,后来变成了普福茶亭,免费为来往行人提供茶水的歇脚处,现在也没有了。

茅家埠村民的记忆

虽然路名改了,但上茅家埠一带的村民,已经叫了几十年的“普福岭”和“普福岭路”,改不过口来。这条路东起上茅家埠村,西至灵隐路石莲亭,全长1000米,宽12米,沥青路面。

难以想象的是,1998年之前,普福岭路还是一条石板路。路中铺石板,间有台阶,两旁砌石块,再以黑色薄砖侧立于块石中间,嵌出两道黑线,称“路筋”,即所谓“御道”格局,不能通车。

84岁的茅家埠村民杨大伯回忆说,原来的上香古道从茅家埠码头开始,少说也有三里长,一直通到灵隐,古道中间铺着一米多宽的青石板,被香客踩得锃锃亮。

1998年普福岭路拓宽改造,将石板路拓宽成沥青路,后改名为“梅灵北路”。据说当年修普福岭路时,村民看到挖土机把古道的石块都破坏了,十分不忍,就将一些石块搬到了家里。

2006年,茅家埠村委会向村民收集旧时青石板,村民朱福珍从家中搬出八年来一直放在猪圈里的三块石块,其中最完好的一块长约一米五,宽约五六十厘米,厚度在十厘米左右,重量达到一百多公斤。

63岁的茅家埠村民刘金杭,从小就生活在普福岭,对那里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熟记于心。虽然道路变了,石板路改成了沥青路,但从小在山路上玩到大的他还能凭记忆辨认:普福岭通往灵隐的青石板路,目前还剩下一小段,位置就在普福岭往西的马路边,只是早已被泥土覆盖,为外人所不知。

曾经疯狂的“天竺香市”

说回乾隆那个年代。每到二月,这条并不好走的山路,还承载一项倾城而出的盛事:天竺香市。

当时的老百姓赶天竺香市,比现在灵隐寺除夕夜烧头香还要疯狂。在关于杭州地方清代风俗的《杭俗遗风》中,就记载了“天竺香市”的盛况的记载:观音圣诞正日是二月十九,前一天晚上,老百姓就要连夜出城了,他们乘船至茅家埠上岸,手提灯笼,不论老的少的村的俏的,全都云集在这条“上香古道”上。

不光是老百姓疯狂,当时的文武百官,自抚台以下,都必须亲往拈香,而且规定必须是在十八这一天。进香途中,官员的一切执事仪仗,在城门口就要打落,不敢开锣喝道前往,可见大家对进香这件事的敬畏。

连乞丐也集体出动,自普福茶亭至上天竺,香市上的乞丐毛估估就有一千人,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真的残疾也有假装的,乞讨的姿势有躺有坐,遇到轿子就攀上去,或是跟在人后面,乞丐们都各有领地,各有位次,加上来拜佛的人都是普结善缘不吝施舍,这些乞丐们讨到的钱,足够他们一年的生活费。

乾隆南巡到杭州,如果他想去灵隐或者天竺,那么现在“立马回头”所在的普福岭山路,可以说是必经之处。乾隆有没有赶个时髦,见识一下香市盛况呢?

乾隆南巡一般是正月下旬出发,和香市的时间正好对得上。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丁云川先生在《南巡盛典》中找到一首乾隆写的诗《策马游南屏复至天竺》。从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1765 年(乾隆三十年),55岁的乾隆第四次来到杭州,这一天,天气放晴,他从敷文书院(即现在的万松书院,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在敷文书院召试浙江诸生,拔擢人才)出来,一路驾幸南屏晚钟、漪园、小有天园,取道丁家山,途经普福岭山路至天竺,是日恰逢香市,圣驾经过时,道路两边挤满了围观的老人和小孩。

这一路上,乾隆看到菜地麦田,柔桑萌芽,心情大好。至于到底有没有在普福岭这个地方“立马回头”,就不得而知。

商圈中的“黄金C位”

既是水陆交通的中转要道,又是香客云集的自然景区,茅家埠自宋代起就非常有名,遇到香市更是加倍繁华。

不少外地香客来时,除了城里城外烧香,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买买买”。王老娘木梳,张小泉剪刀,种德堂、余庆堂的药物等都是当时采购清单上的热门,人流量最大的上香古道,自然就是商圈中的“黄金C位”,各地的商贩纷纷来赶香市,旺盛之月,盈利能占全年的大半。

据《临安志》一书记载,每逢进香之日,岸上商埠云集,酒肆茶楼林立,湖上成千上万的香客源源不断而来,到处呈现出“十八女儿摇艇子,隔船笑掷买花钱”的情景。

茅家埠村民王阿龙从小听他父亲描述:“老底子茅家埠船埠头,平日里是运送货物的主要航道,各路船只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就有大批的香客背着朝山进香的袋子从现在的钱塘门外坐船而来,熙熙攘攘地涌进茅家埠头下船。据说搭建灵隐寺的砖石也皆是从此船埠头水运进来,途经上香古道再送进寺庙里的。”

从茅家埠头下船,就走现在的上香古道。村里95岁的高龄老人欧福明早年凭记忆绘制了此区块的平面图,可以看到上香古道上,理发店、季财豆浆、新昌杂货店、裕福银店、阿小茶店、张顺兴饭店等商铺云集茶楼林立,龙井、双峰、丁家山等周边的村民也都会来此处贩卖或采买,自然而然成了来往客人上香喝茶歇脚,或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好去处。

1922年,茅家埠人都锦生在位于上香古道的故居,雇了一名工人,用一台手拉机,织造出最新款的丝织风景画。在当时最热的“黄金步行街”上香古道,都锦生丝织风景画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一年后,织机就增加到了三台。之后的故事你们都知道,在上香古道边发家的都锦生拓宽市场,新建厂房,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品远销国外。

茅家埠女孩不肯外嫁

再后来,南北湖堤改建马路。“民国”十一年(1922年),“宝华车行”和“永华车行”,这两家杭州最早的公共汽车已经在灵隐和湖滨之间行驶,到1936年,市区公共交通线路发展到7条,总行驶里程73.5公里,有公共汽车17辆,仅过了一年,就增到67辆。渐渐地,依靠步行的上香古道在历史中没落了下去。

不过,勤劳善良爱生活的茅家埠人民,依旧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由于诸多原因,茅家埠这一带的水流和泥土逐渐湮没淤塞,开始出现鱼塘、农田、茶园等。

村民刘金杭回忆,上世纪70年代茅家埠可谓是“鱼米之乡”,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种水稻、养鱼、种各式各样的蔬菜,还有的种薄荷,送到当年位于石莲亭北侧溪畔(现灵隐路16号)的杭州香料厂,用于加工烟叶。

站在已经是茶园的普福岭路边,刘金杭回忆说:“原来这边是一片毛竹园,那时候和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龙井、双峰、玉皇山、灵隐大队)相比,茅家埠大队工分是最高的,生活也富足,所以当年茅家埠的女儿是不肯嫁到外面去的,只有龙井的人嫁到茅家埠来。有一年,村里实在没有适龄男青年了,一个茅家埠的女孩只好嫁到了四季青,还是哭着去的,没想到后来那里开发得很好了。”

2003年,西湖西进工程引西里湖水贯通整个茅家埠水域,形成了现在从茅家埠至杨公提的卧龙、隐秀两桥一带的茅乡水情景区,随之恢复的还有经过修整的上香古道。

打卡“立马回头”

如果你也想去走一走,从杨公堤由北往南,经过卧龙桥畔,在杨公堤西侧的人行道旁有一条木栈道,沿着木栈道走进去,就踏上了这条上香古道,以及随之而来西湖西侧的那种曲径通幽的美,凉亭、拱桥、湖泊,步移景异。

沿途打卡点包括:通利古桥、茅家埠埠头、都锦生故居……出了上香古道的小路,走到两边都是茶园的梅灵北路(公交站上茅家埠站103路;122路就在这里),再步行约600米,就到了本篇文章的终点站——“网红”打卡点:立马回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孙蒨 制图 高薇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乾隆南巡到杭州,如果他想去灵隐或者天竺,那么现在“立马回头”所在的普福岭山路,可以说是必经之处。乾隆南巡杭州,在此立马驻足立马回头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个站名,之前这一站叫“石莲亭”(现在保留的“石莲亭”站,位于灵隐路上,游2线、7路、807路都经过这里,前一站是九里松,后一站是灵隐)。而上香古道的尽头,就与如今的立马回头站所在的梅灵北路(原普福岭路)相连,香客们在普福岭这个地方继续去灵隐,天竺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