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会代表社会力量
西湖大学属于每个老百姓
“也许有的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西湖大学其实属于每个人。”施一公说。
西湖大学的独特体现在办学模式,这所学校的举办者是“社会力量”,社会力量体现在西湖大学的教育基金会代表。
“西湖大学的校董会成员是由基金会理事会提名的,校董会是学校最高的决策机构。所以我们的基金会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要面向社会,为学校募资;它要推荐校董会成员,对学校事务进行指导。我们的募资方式和欧美的大学相似,同时也有独特的地方,更加注重中国的元素。”
“我们建立校董会制度,学校定性为非营利性大学,不会有一分钱拿来分红。每位老师都是西湖大学的拥有者,其实这所学校是被整个社会所拥有的。”
对于这样的民办高等院校,政府已经出台政策扶持。
2016年11月,国家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在修订版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里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
“这是国家对民办教育很大的肯定和支持。所以西湖大学是得到了法律保障的。”施一公说,“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民办大学,时时刻刻与社会发生关系。
工作重心转到杭州
10年后,西湖大学成杭州新名片
在今年西湖大学开学典礼之前,施一公和一些同事一起到西湖晨跑。现在,在西湖边跑步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落户在杭州,让施一公的生活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了杭州。
“2015年的时候,我从北京坐高铁到杭州来回19次。2016年,在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之前,我来了将近40次。现在,我在杭州的日子已经多于在北京的日子。”
他还历数了自己和杭州的渊源:父亲出生在杭州,107岁的爷爷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杭州正在成为我第二故乡。”
施一公坦言,西湖大学在杭州创办,“很幸运,能在杭州这个特别有创新创业氛围的城市,在浙江这个包容、思想开放的省份来创建这所学校。”他同时也相信,西湖大学会给杭州和浙江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带来活力。
“西湖大学以基础研究为主,也看中创新转化。也许5年、10年后,西湖大学会在不同领域给浙江的创新经济、尖端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相信10年之后,大家来杭州不仅是看西湖,也会看西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