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20%,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近年来,数字经济正成为杭州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以此为抓手推进改革深化,踏上振兴快车道。
数字经济“丛林生态”显现
在位于杭州国家高新开发区的海康威视展示厅,通过视频监控,记者看到在偌大仓库里,一个个名叫“阡陌”的橙色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忙碌着。它们旋转、搬运、装卸1000公斤重的货物不在话下,而且还能智能识别避开障碍物以及自动充电。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说,海康威视连续发布“阡陌”系统、超容量存储等多款尖端产品,而自己的老本行——视频监控领域,全球市场份额更是连续6年全球第一。
高新区集中了一大批数字经济行业的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2017年,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收入2798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0.7%。
与高新区南北相望的余杭区,则集中了一大批以新兴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走进梦想小镇,12个由旧时粮仓改建而来的众创“种子仓”特别醒目。成立4年来,已累计引进孵化平台50余家、互联网创业项目1519个、创业人才近13900名,融资总额超百亿元。
杭州正在建设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高新区为主动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两翼,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此外,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相继成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杭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表现为“丛林”模式的完整产业生态。这里既有引领整个行业走向和态势的“大树”企业,也有以“小镇经济”为代表的大量小而美、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的“灌木”企业,再加上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矩阵优势。
“唤醒”赋能传统行业
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新增长点在哪里,是多个地区面临的困惑。近年来,在集中了大量纺织、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杭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杭州得力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文具供应商之一,这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尤其是车间内人工搬运造成的上料效率低下,货物堆积杂乱无章,以及生产流程不易管控等问题愈加凸显。
该公司于2016年年底和海康威视合作启动了“智能工厂”项目,项目优化产线面积达6000平方米,并投入使用智能搬运机器人20台,仓储机器人24台。“目前工厂已经实现了无人生产和无人仓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得力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4.8,高出全国、全省水平。近四年来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016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14项,累计上云企业7.5万家。
不少杭州上云企业已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自身的生产、营销、管理各环节的效率,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沈金荣介绍,中策橡胶引入阿里云ET工业大脑后,寻找出不同胶种最优化配置的制造过程参数,大幅降低了密炼能耗和次品率,橡胶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早在本世纪初,杭州市委就作出了“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的战略部署。2014年7月,杭州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作出实施“一号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核心内容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慧应用。
有顶层设计更有扎实实践。多年来,杭州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到实处和深处。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最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在梦想小镇,入驻项目可享受最长3年的免租办公场地,水电、物业等费用的60%由小镇支付,小镇周边还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人才公寓配套,创业者根据学历每月可以享受300元至500元的住房补贴。
强大执行力背后是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杭州以“一件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2018年底前将实现新设企业网上办理率90%,商事登记“一网通”证照联办率70%。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为这座城市深耕数字经济的远见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前人们提到杭州会想到西湖,未来人们一提到杭州应该想到的是一个数字化的城市,一个数字经济为特色的参与全世界竞争的城市。”
杭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这些年来,杭州因数字经济而兴、因数字经济而荣,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柱。杭州将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杭州成为全国数字经济重镇和创新创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