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摩崖石刻?
宋高宗赵构 “忠实”是写给谁?
杭州以前有个圣果寺(曾名胜果寺),在凤凰山和将台山相交的笤帚湾尽头。圣果寺,早已被毁,但宋高宗赵构,在这里写了一块“忠实”。
“忠实”,楷书平列,高92厘米,宽182厘米,字径85厘米。
1147年,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在圣果寺,写下这么两个字?
凤凰山管理处文物科科长洪俊说,赵构当时是什么想法,现在没法确定,只能推测。
那么,来推测一下。
1147年,赵构40岁。一种普遍说法,说他20岁坐上皇帝之位,35岁杀死岳飞,五年后,眼看着朝廷无心腹之人可用,又想起了岳飞,提笔写下了忠实二字。
还有种说法,洪俊说,要从写字的地方来考虑。
南宋在杭州定都后,圣果寺改成了殿司衙,是南宋禁苑,皇宫的服务机构尤其是御林军,就驻扎在这里。赵构的“忠实”就是写给御林军看的。
赵构的祖辈赵匡胤,以前就是御林军,后来造反当上了皇帝,从此,宋代重用文官,对武官始终带有戒心,生怕历史重演。“忠实”写给御林军,希望他们忠实于君王,也就是赵构。
但也有可能,赵构是希望昭告天下,子民团结一心,从连年征战中恢复起来。
都说“忠实”是赵构写的,但它有个缺憾——没有落款。在“实”的左下角,一块小长方形,应该是落款被凿掉了。
明代《成化杭州府志》里说“胜果寺有宋高宗忠实亭石刻,在凤凰山之右,或即此书也。”表明字是赵构写的,但没提落款的事。
到了清代,阮元编的《两浙金石志》里,提到了“旧本有款,不知何时凿去。”清代《凤凰山圣果寺志·云居圣水寺志》里进一步讲到“旁有金玉图书款,今存空隙。”
这么来看的话,很有可能是,作为皇帝的赵构写的是金落款,被人给偷偷凿走了。
慈云岭上
“乾坤一望”为啥写两遍?
洪俊说,他一直都想去明代,问问书法家洪珠,同一句“乾坤一望”,同一个山头上,为啥要写两遍?
一块在老玉皇宫内,一块在游步道上,连字体都一样。
洪俊想来想去,说可能慈云岭改过道,路边写了一块,改道了,不甘心又回来写了一块。
明代时的杭州城,进城要么走复兴路第一码头,要么走虎跑路、万松岭,最近的路就是慈云岭,八卦田上,翻山到西湖边。因为走的人多,就把起初弯弯曲曲的小路,拓宽,修得更好走。
那时的慈云岭,站到顶上,一面是西湖,一面是钱塘江,那真是乾坤一望,杭州的风景都在了。
所以,“强迫症”洪珠连着两趟,一定要把“乾坤一望”留在人人都看得到的山路边。
万松书院 有美,是因为有美景啊!
万松书院的芙蓉岩石壁上,有落款“遂宁张鹏翮题”的两个大字“有美”。有美,意思就是这里有美景,一眼望出去,整个西湖尽收眼底。
懂得赏景的张鹏翮,是清代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他“不避权贵,人皆惮之”,先后两任皇帝都夸他。
康熙帝说他是“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更夸他是“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吴山上有杭州最早的摩崖石刻
天天有人爬山、跑步、遛鸟、打太极的吴山上,也“藏”了很多摩崖石刻。
杭州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就在这里。
它写于840年,唐开成五年,距今已1100多年了。
大唐开成五年六月十八日,××××,岳道士邢全(有争议)钱塘县令钱华记,道士诸葛鉴元书。
其中有个争议的“全”字。
有人说是“念”,有人说是“盦”,有人说是两个字“令文”。清代时,阮元在《两浙金石志》里表态说,他认为是“全”。
吴山管理处有位对摩崖石刻蛮有研究的工作人员,叫王兴臣,说唐代时,邢全和钱华,一起来游吴山,那时的吴山不像现在这么繁华,道士特意选了个清静优美之地,玩得高兴,就写了下来。
浙江体育会摩崖
秋瑾这些朋友是讲义气的
吴山的西面,有个宽15米的“云山万古”,是中国体育史上唯一一个石刻。
题记上说:
中华元年,浙江体育会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赠山岩,供摩崖用因题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吕公望记,宁海叶颂清书。
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第二年,原光复会浙江军政要员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刊刻题记,并重建了秋瑾创办的体育会,重建后的浙江体育会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体育会之一。
浙江体育会重建后,开始逐步展开一些体育运动,目的不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改变积弱积贫现状。
1915年10月17日,浙江体育会和教育会联合在杭州高级中学举办了第一届联合会操。会操表演后还颁发了秩序奖、组织奖、运动奖等奖项。现在每年十月,全省各中小学召开的运动会,就起源于此。
忠孝节义 一个字高2米!
吴山上,有几个大字真的很大,“忠孝节义”大字楷书,一个字高2米!一个人站过去,压根护不住一个字,王兴臣说,可能是杭州的摩崖石刻里,单字面积最大的。
字大是大,但并没有很美?王兴臣说,没办法啊,写字的人是个武官。
徐庆超,1795年,乾隆年间最后一年中的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后来一路升为闽浙陆路总兵。
徐庆超从小喜爱武术,长相魁伟,身高8尺,力气超群,武艺高超,什么都好,但可惜,不识字。他小名“徐狗四”,一听就知道,穷人家孩子。
就因为不识字,在朝廷里常被嘲笑,他憋着劲天天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书写大字的功力,尤擅书别具一格的“寿”字,吴山上的大“寿”也是他写的。
武夫出身,写起字来和文人不一样,写个大字,专门挑崖壁大的地方,不然施展不开。写多了,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改了,说他“善武又能文,作书如用兵”。
可以说,凭实力翻身。
烟霞洞
都说烟霞此地多
你有没有来看过
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是“烟霞三洞”,尤其是烟霞洞,洞里的石刻造像鼎鼎有名。
烟霞洞,是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天然洞穴,是西湖边最古老的洞壑之一。洞深30米,从外到内逐渐收缩,进了洞抬头看,顶上密布大小玉乳,阳光映入,闪烁五色异彩,宛如烟霞。
很多人说,它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洞前竖了个碑,写着——
“烟霞此地多”,落款是“光绪二十二年南林沁园甫 金焘题”。
钱江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杨宏伟说,光绪二十二年,是1896年,说明石碑距今最少已有122年。
金焘是谁?他父亲金桐,是湖州南浔金氏家族发迹的第一代人,是南浔“八牛”之一。(清末民初,南浔出现一大批富商,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为“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为“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称之为“狗”)
家底雄厚,金焘也争气,16岁中秀才,先后任缙云县学训导、中书科中书、通奉大夫,后来继承父业,开办“金嘉记”丝行。曾两度出游欧美,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把大部分子女送去英国留学。他的子女很多成了艺术家。
比如大儿子金城,民国初年画坛领袖人物,曾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金”,也有说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金”。
女儿金章,专攻西洋美术,有《金陶陶女士画册》《金鱼百影图卷》传世,著有《濠梁知乐集》。
金章的儿子王世襄,是近代著名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图片由西湖景区花港管理处、凤凰山管理处、吴山管理处、钱江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