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珺也根据她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另外,陈珺表示殡葬方式的选择权,主要还是掌握在逝者亲属的手上,如果他们的思想不能达成一致,那也是很难施行下去的。
国外探索回馈自然殡葬方式
其实,在国内遇冷的生态葬, 在国外早就不是一件“新鲜事”,他们甚至开始探索能够回馈大自然的殡葬方式。
据有关媒体报道,早在1993年,英国就开辟了全球第一个绿色殡葬陵园。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也创建了第一个绿色墓地,这些墓地没有任何人工建筑,周边环境也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绿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也都采用降解材料。
瑞士还推出了“骨灰钻石”技术,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制造出可佩戴的“钻石”,这种方式既能节省土地资源,又可以贴身佩戴,以表哀思。
瑞典甚至推出液态氮殡仪馆,将遗体置于零下18℃的环境中冷冻,然后将其放在可降解的棺材中,再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里。遗体会分解成小颗粒,过滤重金属后,可以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
对此,陈珺表示,殡葬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之前争议很大的土葬改火化,杭州从1985年开始全面推行,在经过20年的努力后,才在全市域实现100%。所以还是要加强宣传来引导公众,随着环保意识和节地意识的增强,大家才会慢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