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绩”值得高分 “杭州经验”值得点赞 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城中村改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9-02 07:27   

昨天,在杭州城研中心二楼,城中村改造杭州论坛的会议室门口,两排展示杭州城中村改造成果的展板吸引了众多专家的目光。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得如何?有哪些亮点?成绩单能得几分?

8月31日,专家们到达杭州后,第一时间就赶往余杭、萧山、滨江等多个城中村改造点,从产业发展模式、回迁安置管理等各方面入手,亲眼看看杭州的改造成果。

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不仅分享了各地城中村改造调研经验,还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态度:“杭州成绩”值得高分,“杭州经验”值得点赞。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研究的是 城市怎么能让人的生活更美好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陈文玲来过杭州许多次,可以说对杭州很熟悉,亲眼见证了杭州的发展速度。

“杭州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特色小镇等,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浙江风格的特殊经验。”

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城市的发展方式也要从过去的规模式的增长、蜿蜒式的增长、粗放式的增长,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

现在,要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质量、内涵、品位、文化,以及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这个方面,杭州是走在前列的,而且创造了很多的经验。杭州的城中村改造,实际上研究的不是城市里的村落怎么办,城市如何发展,而是城市怎么能让人的生活更美好。

比如杭州的西溪湿地,这是最早的城中村改造,留出大片土地,打造了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这可以说是非常有魄力的。

西溪湿地给杭州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景,有龙舟文化,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西湖西进、钱塘江的跨江发展、休博会、G20、亚运会等,都涉及到城中村改造,是杭州城市化的进程,当曾经的郊区不断变成城区的过程中,杭州一步步走上了世界的舞台,被世界所认知,这种改造,是高质量发展。

陈文玲觉得,接下去的城中村改造,其实和未来中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接下去的城中村改造焦点,不再是改造后怎么回迁,而是改造之后,土地怎样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怎样能够形成和杭州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特性相一致的新的规划设计。

城中村改造,要考虑如何让整个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美好,发挥的作用更大。

要让存量土地资源能够整合出来变成公共资源,比如说变成大家休闲的空间,能够慢下来、静下来,能够品味的一个城市。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人的舒适感、幸福度、便利感,在这儿获得的自身作为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你能够受益,这就是城中村改造后,给城市带来的最大受益。

安置房和商品房没有区别 小区管理者有很强的乡土理念和服务意识 杭州经验值得推广分享

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李兵弟

8月31日,在参观了杭州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后,李兵弟给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打下了高分。

“很多改造模式都是首次看到,对我颇有启发。”李兵弟说,上次来杭州,已经快十年前了,当时,他对浙江以安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颇为惊艳,没想到这次的城中村改造,杭州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起点高,而且各个方面组织动员很见成效,模式也多,经验比较丰富,成效也比较显著。”

李兵弟说,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方向,其实就是城乡融合发展。而现阶段,实质上是更加注重城乡的内涵增长与存量增效,不断地提高城镇化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不断地解决城乡居民迫切关注的实际问题。

例如要更加注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通过“宜居城市”和“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使城市和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一点,李兵弟觉得杭州值得点赞。

“我们看了萧山区湖头陈的安置房项目,发现这些房子和商品房没有区别。”他说,“城中村改造的标准应当与城市标准齐平,才能让原住民享受到城市化成果,从心底愿意进行城中村改造。”

拱墅区的善贤人家安置房小区,也让李兵弟很有感触。“小区的管理者是原住民,也是小区居民,有很强的乡土理念和服务意识,所以小区在入住伊始就有租住分离的理念,还有村史纪念馆,还留了一个小菜园,专门给小区的孩子们认识蔬菜瓜果,真正做到了搬家不离根。”

而江干区浜河部落城中村改造,在李兵弟看来,是城中村改造引入社会资本的好案例,“它采取了政府整体包租的形式,然后整体转租给社会资本,解决了一些外部的环境和投入的问题。这种操作方式,给我们开创了一个模式,就是把政府和农户、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的桥梁架起来。”

李兵弟说,早些年也来过浙江和杭州,做过许多调研。“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以安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和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系统经验,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问题从空间领域到治理体系的全覆盖。”

城中村改造,并不是把外来务工者拒之门外 而是要让他们能更好更舒适地融入城市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薛峰

城中村改造,往往都是规划先行。

很多时候,这些规划都会将重点放在商业、娱乐、教育、健身、绿化、道路、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设施上。

乍看之下,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规划已经很完善,其实,这里面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室外交往空间以及聊天空间。

“我们做过一个调研,在改造的城中村里,老年人占了60%以上,这些老年人非常看重‘村集体’这个概念。他们为什么会对改造心生抵触?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了村集体,就是没人管了。”薛峰说,在对改造后的城中村原住民调研中发现,60%左右的人对当年的邻里关系非常留恋,特别是这些退休的城中村老年人,他们认为已经完全找不到他们昔日的生活以及以前社会交往的关系。

“城市文化的留存不光是具体形态的留存,比如说瓦、河等,文化的留存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无形文化。”

为什么在规划时,要增添一个聊天空间?别小看这个空间,这就是无形的纽带,能让不少城中村原住民把曾经的生活形态延续下去,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杭州正在往世界一线城市发展。在这个发展中,不能忽视外来务工者对城市的贡献。很多外来务工者,在城市的第一个落脚点,都喜欢选择城中村。

为什么?不仅仅是房租便宜,而是城中村的“村集体”这个无形的文化,和他们产生了共鸣。

而在接下去的阶段,城中村改造的对象,不应该只放在原住民的身上,要将外来务工者涵盖在内。城中村改造,应该与保障房(长租公寓)建设、与村集体经济、与周边的产业相结合。

城中村改造,并不是把外来务工者拒之门外,而应该是让他们能更好更舒适地融入城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岳雁 摄影 江玥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安置房和商品房没有区别小区管理者有很强的乡土理念和服务意识杭州经验值得推广分享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兵弟8月31日,在参观了杭州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后,李兵弟给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打下了高分。“杭州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特色小镇等,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浙江风格的特殊经验。所以,接下去的城中村改造焦点,不再是改造后怎么回迁,而是改造之后,土地怎样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怎样能够形成和杭州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特性相一致的新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