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下大雨,再也不怕积水了。”杭州上城区美政花苑是典型的老小区,8月下旬几场大雨过后,居民们明显感觉小区里的积水少了,这要归功于“海绵宝宝”——刚刚在8月中旬完工的上城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
今天,杭州市建委发布消息称,杭州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后,目前已建成大大小小的“海绵”共90处。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及公共建筑项目改造方面,对老小区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美政花苑作为上城区首例试点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已于8月中旬正式完工;而位于下城区安吉路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其海绵改造项目已于7月份启动,并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上城区首例试点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
8月中旬完成改造
位于上城区复兴南路的美政花苑,分为南区、北区,总面积6.7万平方米,是2000年以前建造的房子。
20多岁的美政花苑,有着杭州大多数老旧小区的“通病”——小区管网纵横错乱,又缺乏日常维护,很多管道都已生锈,经常堵塞。一碰到下雨天,漏水、积水是常有的事。同时,由于经费、人员不足,小区绿化长久得不到修整,下雨天草坪积水、路面坑洼,加上居民杂物随意摆放,小区整体环境不佳。
去年6月,美政花苑被确定为上城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的试点项目。
改造主要有两大重点,最首要的是阳台雨污水改善工程。
因小区建筑年代较早,建筑立面雨水管与阳台落水管未分开设置,这要一来,洗衣废水统统都排进阳台落水管,直接进入现状小区市政雨水管网并最终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质污染。
这次阳台雨污水改善工程,就可实现雨污分流,避免原先雨污水合流直排雨水管网的状况再次发生,保护周边河道水质。
其次,是提升小区道路、停车场、绿化的吸水储水能力。
改造时将原小区易积水处结合路面坡向设置渗水盲沟,并把小区多处的现有铺装改建为装配式透水铺装。之前,部分居民自建植草砖停车位破损严重,通过海绵改造加装透水砖,将其打造为装配式透水停车场。
另外,适当增加、改善绿化也是海绵改造的重点之一。比如,18幢与19幢之间的绿地植物原先相对稀疏破败、蚊虫孳生,现已改建为雨水花园,利用人工挖掘的浅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这个雨水小花园,今后还会成为居民夏日来纳凉、冬天晒太阳的好去处。
到8月中旬,美政花苑的海绵改造已全面完工,极大地提升了小区雨污水的流动、储存、再利用等循环效率,实现了海绵功能。而这个诞生在老小区的“海绵宝宝”,将为美政花苑的36幢楼宇、5000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现在,下大雨也不怕积水了。小区干净漂亮多了,大家也都有意识地不随意堆放杂物了。”居民杨大伯满意地告诉记者。
上世纪50年代的老院区
建起能收集雨水的花园
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吉路院区,北朝安吉路,南接杭州武林幼儿园,西靠孝丰路小区。
由于年代久远,改造前的老院区硬质屋面、地面占总面积87%以上,路面硬化率高,暴雨时积水严重;院区道路下的市政管网淤积堵塞情况也较为严重。同时,院区内绿化景观不佳,可用于海绵城市改造的绿地极少,地表土壤裸露面积较大,降雨时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今年7月份起,省建院在院区改造提升计划中全面融入海绵技术,除了在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停车位大范围使用透水铺装之外,还将在建筑屋顶的雨落管下部设置高位花坛,并新增一座雨水花园,汇集屋面雨水、地表径流等,借助植物、微生物综合作用净化雨水,最终进入雨水回用系统。同时,在院区东设计楼北面新增一座81立方的模块蓄水设施,用于收集储存雨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净化措施,用于院内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
通过实施海绵化改造,省建院的改造提升方案不仅切实降低了改造建设成本,还将有效控制院区本身、道路及周边汇水区域的雨水径流,减少雨水污染,并提升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及环境质量。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入选了全省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预计于9月中旬正式完工。
市海绵办负责人史宇光介绍说,不同于一般新建项目,老旧小区、老旧建筑的海绵改造难度更大,更需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小海绵”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性,如何在不耽误市民生活、办公的前提基础上,做好老旧小区、老旧建筑的海绵改造,是难点,更是关键点。杭州海绵城市建设始终坚持的是‘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未来,杭州还会有更多的老旧小区、老旧建筑在“低影响开发”理念指导之下,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