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钱塘江,江上有大桥,江底有隧道,无数车辆在桥上和隧道中穿行。但是过去,一条钱塘江,阻隔了杭州南北地区的来往,渡轮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江方式,许多老杭州人应该还有这样的记忆……
繁盛的渡轮时光
清代同治三年,红顶商人胡雪岩个人牵头出资在南星桥三廊庙兴建码头,免费为两岸百姓摆渡。
1864年建成后,码头也变成了交通贸易的要地,北伐胜利后被正式定名为“浙江第一码头”。
它曾是全省最大的内河码头,高峰时期,每天有2万多人从这里过江。
那个时候,杭城是从轮渡的汽笛声中悄然苏醒的。
天还没亮,就有一大波人在码头排队等待着第一班轮渡,有推着自行车赶路的,也有挑着担子卖菜的,神色里透露着满满的精神气儿。
到点后,乘客们井然有序的登船,在木板凳上互相聊着家常,不时还有兜卖零食的商贩吆喝着经过。
这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早高峰,忙碌却又缓慢。
八十年代钱塘江大桥作为江面上唯一的桥梁,难以承担巨大的车流量。1986年第一码头扩建为可并列停靠三百吨级船舶的汽车轮渡码头,启用了八艘汽车轮渡和专门用来载客的滨江号快艇,还配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雷达导航设备。
车流的到来使得百年前的老码头再一次恢复了昔日的荣光。
桥进船退
到了九十年代,钱塘江上的几座大桥开始陆续建设。
1991年12月21日钱江二桥建成,1997年1月28日钱江三桥通车,浙江第一码头的汽车轮渡也逐渐停止航运。
2002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浙江第一码头正式停渡。
2007年6月25日,从钱江五堡渡口至萧山开出最后一班轮渡。钱塘江轮渡时代逐渐落下帷幕。
她见证了杭城百余年间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钱塘江两岸快速的发展和变迁。
另一种方式回归
今年,钱塘江上的轮渡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归——5月17日,“新丽星号”作为散客接待游轮正式启动。每晚7:00、8:30两个时段从钱江龙码头发船,按照“环形返还”的线路模式往返于钱塘江10公里水域,途经城市阳台和复兴大桥、奥体中心、国博中心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渡口。
10月,市运河集团打造的新型江河两用船舶将亮相钱塘江,有夜游线路。
另外,根据市运河集团的钱塘江上开发水上旅游项目计划,2019年春季,将在钱塘江推出游船,并有日游和夜游两条线路。
新船采用仿古和现代两种设计风格,使用节能减排的电力推动系统。
现代船舶结合了杭州现代建筑的时代元素与灵动特点,充分借鉴了海上豪华游轮的元素,把丝绸用现代结构的方式写意处理。
古代船舶则结合“船城”的设计理念,以杭州古城象征船体贯穿整个设计,以南城门凤山门为船头,北城门艮山门为船尾,其他城门依次对应不同方位,并借鉴杭派建筑精髓,结合古典元素,对船舶内外进行装饰。
泛舟钱塘江,可以期待并计划起来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