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潜入西泠印社 有群人抢占西泠桥宝石山 彻夜追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7-29 08:11   


昨天凌晨,西泠桥边,胡大伯拿着长焦镜头拍月亮。 见习记者 毛若皓 摄

西泠印社,是研究金石篆刻最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同时也是西湖胜景之一。按照规矩,每天下午4:30,西泠印社就开始闭门谢客。

但是,昨天凌晨,为了一个世界奇观,我们追随浙江卫视纪录片《西泠印社》项目的团队,得以有机会夜探了这片西湖边的宝地。

什么奇观这么神秘?那我要问了,你昨天的朋友圈,没有被月亮刷屏吗?7月27日晚一直到7月28日凌晨,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是不用睡觉的一个晚上。前半夜,火星冲日,后半夜,本世纪最长月全食——精彩的全食阶段持续了100分钟左右,月亮变成了血红色。

杭州很多人真的选择了不睡觉。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图书馆五层楼上,聚集了30多名学生和老师。杭高天文老师褚王伟说,同学们都很兴奋,上一次月全食在今年的1月31号,当时杭州的天气不太好,再加上期末考试,很遗憾没法好好拍。这次刚好在暑假,天气也很好,所以同学们通宵也要来参加,还准备了泡面、水果、鸡排、矿泉水等补充能量。拍摄器材主要是单反相机套上天文望远镜的镜头,再配一个赤道仪架,赤道仪架可以在拍摄时抵消地球自转影响。

凌晨4:30,很多学生累得直接趴在了天文台的休息室里,但依然开心。

还有更多的人,在宝石山、西泠桥、钱塘江边甚至自己的露台上,彻夜“追月”。快拍小友“阿乐头”看到,凌晨有很多人包括外国朋友在宝石山上观看月全食。有朋友感叹他没去断桥也没去宝石山,一个人承包了曲院风荷的蚊子。当然也有人选择一大早起来在朋友圈看“录播”。你是属于哪一种?

0:30 以小赵领头的摄制组在西泠印社的保安室里整理好所有设备,肩扛手提着,摸黑登上西泠印社的最高点。

他们所在的纪录片《孤山路31号》摄制组,是《西泠印社》项目的一部分,在西泠印社已经守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拍摄了大量特殊天气下的西泠印社(比如台风与暴雨天气),而这次的月全食,更是不可错过的天赐良机。

为此,他们提前两天就根据天文App测试了月亮的运行轨迹,定好了延时拍摄的机位。总共是6个机位,分别是城隍阁、北山街、雷峰塔,以及西泠印社孤山上的提襟馆、华严经塔和石牌坊三处。

我们跟在小赵他们后面上了孤山。尽管夜色正浓,还是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亭台楼阁。

抬头仰望,月亮正圆,而且亮得有如小灯泡一般,在月亮的左下角,有一颗星星闪闪发亮。它就是当夜天象的另一主角,火星。

0:44 城隍阁、北山街和雷峰塔几个点的拍摄比较顺利,但是西泠印社这边的3个小伙子有点抓狂了。

因为月亮的位置比头天夜里来踩点时看到的,明显要“高、远”许多,再加上西泠印社植物郁郁葱葱,拍摄环境不如其他几个点那么开阔,月亮的轨迹也不像预想的那样,很难将西泠印社内的景物和月亮同框拍入。

于是他们不停地在寻找拍摄点、拍摄角度,尝试各种打光模式,可月亮的移动速度相当快,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不错的位置,没几分钟就出框了。

作为摄影小白的我,要想得到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斗大的月亮挂在天空、下面一片美景的照片,恐怕只有PS这种途径!

我也就不纠结了,默默地用手机对着天空拍了一张,然后用手机自带的图片编辑功能,稍微调整一下,搞出一张朦胧照,嘚瑟着发到了深夜工作群里。

可是传说中的月食怎么还不开始?同事已经将半瓶驱蚊水喷掉了,还是急得跳脚:孤山上的蚊子好厉害,驱蚊水根本没有用!

2:24 初亏,月亮开始进入地球本影。 肉眼可见地,月亮左上角出现了阴影。 我们的摄影师也赶紧端起相机,不断调整ISO参数,对着月亮一顿拍。

2:50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月亮分成清晰的两部分,明晃晃的亮白与阴影处的暗红。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看点就是“红月亮”。全食阶段时,月球并不会“消失”,因为地球的大气层还是会把一部分太阳光折射到月面上,波长较短的蓝色光会被散射掉,最终照到月面上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因此全食阶段的月球是血红色的。

每隔两个小时就出来“巡山”的保安大哥又来了,一看到这情景也很是兴奋,连忙跟着我们一起,挑了个好地方拍月亮。

又过了10分钟左右,我们告别了还在那里架着机器不断换地方的摄制组,冲到西泠桥边。

3:00 西泠桥那里又是一番壮观景象:十几个“长枪大炮”排成一溜,正对着天空。一群摄影爱好者正在那里拍月食呢。

有个大哥特别得意,他本来准备上宝石山拍月亮,那边地势高嘛,而且最有可能拍到月亮挂在西湖上的奇景。才走到山脚下,迎面碰上几个人灰溜溜地扛着机器下山来,说山上已经挤不进去了,“都是个人,都在拍月亮!”他迅速转战西泠桥,这边十多个人不算什么呀,等下干脆还能拍个荷花版的日出,为自己点赞。

还有一位,也是3点才过来,但他的说法是,“前面的月亮有什么稀奇的,我在屋里看看好了,要拍就要来拍后头的红月亮,3点过来刚刚好。”另一位,带着两台机器,一个拍照,一个录视频。我说能不能看看前面的视频,他不肯,说要是给我看了,月亮出来了怎么办,拿什么来拍视频?

最拉风当数胡大伯,走过路过的人都会走到他那里,因为他面前架着的“炮筒”最粗,一问,是600的长焦镜头。

3:30 食既,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变色成“红月亮”。

胡大伯前天晚上10点就来了,但拍摄重点还是月全食时的“红月亮”,彼时用肉眼看,一轮暗红色的月亮悬于半空,而通过胡大伯的镜头,则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红色月亮上的阴影。

见大家都凑到自家相机前表示羡慕,胡大伯挺得意:“你们看,用这个镜头,曝光时间四秒拍下来的月亮,拿回去想要多红都可以调出来,但我觉得还是不要调最好,你们看,这个颜色是不是最接近真实的颜色?”

3:50 不断有人打车来到西泠桥边,有年轻的情侣,还有妈妈带着小女儿,“让她来看看这难得的红月亮”。

食甚,但杭州并不是能完整观测月全食最理想的地方,此时月亮也被建筑物和树挡住。刚才对着西南方向拍月亮的长枪短炮们都转了方向,开始等待日出。天色渐亮,西湖边热闹起来,早起的人儿在跑步。我们撤了,回家赶稿子。5:13开始的生光和6:19复圆,我们反正是看不到的。

我突然想,在杭州这样的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山有水,那些人可以任性地追随自己的爱好,花整晚的时间在西湖边上拍月亮,很幸福。

不管是从时间上、金钱上、地理上来说,这个爱好真的太奢侈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于清 杜青宝 见习记者 朱家豪 见习记者 毛若皓 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胡大伯前天晚上10点就来了,但拍摄重点还是月全食时的“红月亮”,彼时用肉眼看,一轮暗红色的月亮悬于半空,而通过胡大伯的镜头,则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红色月亮上的阴影。他们所在的纪录片《孤山路31号》摄制组,是《西泠印社》项目的一部分,在西泠印社已经守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拍摄了大量特殊天气下的西泠印社(比如台风与暴雨天气),而这次的月全食,更是不可错过的天赐良机。因为月亮的位置比头天夜里来踩点时看到的,明显要“高、远”许多,再加上西泠印社植物郁郁葱葱,拍摄环境不如其他几个点那么开阔,月亮的轨迹也不像预想的那样,很难将西泠印社内的景物和月亮同框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