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开工27条 完工10条
下沙滨河绿道带明年底完工 可举行马拉松、自行车赛等赛事
今年,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计划综合整治城市河道45条,总长58公里,其中当年完工20条,总长约31公里。
眼下,已经大半年过去了,杭州的河道综合治理情况如何了?昨天,市建委发布消息:截至目前,杭州已有10条河道完工,27条开工,为今年的防汛排涝打下良好基础。
已完工的10条河道 防洪排涝功能都不小
目前已完工的10条河道,分别是江干区的七号港,西湖区的五号河、东片排涝河、之江三号浦、之江周浦沿山南渠,滨江区的西兴后河,余杭区的中星桥港、兴花浜港、太平桥港和下沙的新建河。
这10条河道中,之江三号浦、东片排涝河和下沙新建河是防洪排涝主次干河道。
其中,之江三号浦南起富春江,北接钱塘江,今后区域内之江度假区、浮山单元及双浦单元的洪、涝水都可以通过它排往钱塘江,防汛作用强;
东片排涝河位于三墩北单元,属于运西片水系,开挖拓宽河面后,增加了河道的蓄水排灌能力,今后将有效缓解吉鸿家园、景溪南北苑、都市阳光乐苑、都市阳光和苑、龙湖水晶郦城等三墩北大型居住区的雨水排放问题;
下沙新建河拓宽后的过水断面为16-25米,整治时还设置了三角村闸、乔司闸两个闸站。今后,这条河将成为下沙北部涝水排向钱塘江的主要排泄通道,也是连接月雅河和三号大堤护塘河东西向的重要一横。
其余7条已完工河道为防洪排涝一般河道,也有不小的防汛能力。比如,新开挖的西湖区五号河,它与浙大紫金港校区内水系相通,实现了三墩区域小循环;之江周浦沿山南渠,通过实施河道驳坎、清淤等,可有效缓解上杨、下杨、周富、新塘、社井等靠山自然村的山水、雨水排放问题,有利于减少山洪危害等。
待完工河道有不少防汛“大招”
除了10条已完工的河道,待完工的河道又有哪些防汛“大招”?
市建委说,在沟通水系的同时,建设单位更通过疏浚清淤、生态护岸、生态治理、海绵技术应用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环境品质。
比如,西湖区的南阳坝河,它位于三墩留祥路北侧,全长约1.1公里。现状河道总体情况较差,河宽只有3米左右,河床淤积严重、河岸曲折,而且河道内外乱搭乱建乱掘现象较多,根本无法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要求。
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的马西说,他们要将河道拓宽到10米,并与族浜漾和西行河联通,这样一来,三墩区块的水系就“活”了,防洪排涝能力和河道水质都能得到提升。
在整治过程中,南阳坝河中段的古桥“永兴桥”会保留,“我们会在永兴桥边上新建一座仿古桥,与它相连。”马西说。
同时,南阳坝河还将用上海绵技术。马西介绍,会对河道沿线绿道及园路实施渗透铺装、设置渗渠等,多角度增强南阳坝河的防洪排涝能力。目前,工程施工只剩古桥区块了,天气凉快点就能进行绿化施工了,预计年底前整治完成。
又如,西湖区的东陈河,全长约1.3公里,整治完成后水面宽度达10-15米。通过东西两头泵站的有效配水,增强了水体的流动性与调蓄功能,确保雨季汛期来临,河道不会产生内涝。同时,对东陈河整段进行截流清淤,对周边新星小区等7个小区实施精准雨污分流,增加水生植物、曝气设备等,控制污染源来提升河道水质。
下沙将打造
全长约31.3公里的滨河绿道带
据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介绍,除增强防洪排涝功能、提升河道水质外,今年河道综保工程还计划同步贯通这些河道的滨水绿道,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带状公园。
比如,之江转塘地区的象山沿山南渠,借着美院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文化项目建设的“东风”,将把艺术元素融入河道综保建设。“沿3.2公里的河道修建音乐综合体、艺术营地、桥上剧场、多媒体栈道等,为举办小型室外音乐会、戏曲演出、行为表演等活动提供场所。”马西说,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完工,即将进入河岸边的施工,预计年底前可以华丽亮相。
此外,下沙还将打造首条全长约31.3公里的环开发区滨河绿道带,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工,明年底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该绿道全环线共设计有跑步道45.6公里、骑行道34.48公里,今后可以满足马拉松、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赛事需求。同时,全线还将新增多个景观节点、6座人行景观桥及18个配套驿站,打造望潮音阁、银海观潮等多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沿线各个观潮平台,下沙居民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观看钱塘江大潮。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结合河道整治,杭州已建成绿道9.8公里,新增滨水景观绿化9.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