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发展规划昨日发布 未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旗舰地”就在之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6-27 07:15   

浙江音乐学院内,文艺气质随处可见。

周末约朋友看场电影,睡前翻几页小说,闲时打几把网游……这些事情现在都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们背后形成的一条条完整文化产业链,不仅能促进消费、增加就业,还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昨天上午,《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发布暨文化产业项目签约活动,在杭州艺创小镇举行。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蓝图,在会上进行了详细诠释。

未来,浙江省的文化产业要怎样布局?“旗舰地”为何选在之江?

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

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3位

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如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来颖杰用几个数字点出了浙江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地位:“2017年,全省‘四上’法人单位5675家,营业收入9372亿元,利润1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28.4%。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和生产力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3位。”

早在2017年6月举行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建设文化浙江、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并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进一步明确,要规划建设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之江文化产业带,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战略支撑。

今年4月28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市委宣传部编制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35年,制定近期、中期、远景展望三段式发展目标,按照“五年基本建成、八年提升能级、远景繁荣可持续”的建设要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把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地带、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带,树立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和文化驱动产业转型的国际典范。

为保障实施,《规划》还提出四大支撑、三大突破,全方位支持之江文化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包括完善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人才、文化贸易四大支撑体系,从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力求突破,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到2022年,之江文化产业带的文化产业年度增加值,力争达到约800亿元;到2035年,可望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地。

文化“旗舰”为何落地之江?

因为这里文化根基深厚

跨度从2018年至2035年的大手笔规划、万亿级的体量,如此重要的省级文化产业集聚区落地杭州,是因为,杭州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最近5年,杭州文化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快速发展。

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580亿元,同比增长21.9%,占GDP比重达12.6%。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杭州还是全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全球学习型城市”,拥有白马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1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以及数十个文化特色小镇、文创街区和园区楼宇等,文化产业平台体系日趋完善。集聚了主板上市文化企业30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100家,文化名人30余位,知名网络作家10余位和行业领军人物数十位,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集聚力不断增强。

现在,浙江文化产业的“旗舰地”落户杭州,对杭州加快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规划中,重中之重是位于杭州西南的之江板块。

在杭州人眼中,之江是风景优美的“后花园”,为何要把文化产业聚集到这里呢?

其实,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之前,之江地区已经布局了星星点点的文化企业与高校,是西湖区文化产业的主平台、主阵地。

同时,蔡志忠、孟京辉、王伟忠、陈立恒、郭守正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也入驻之江。

这些前期的积淀,都为落实浙江省的文化产业新布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叶怡霖 摄影 江玥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到2022年,之江文化产业带的文化产业年度增加值,力争达到约800亿元。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未来,浙江省的文化产业要怎样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