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他们却被迫开始漂泊异乡“杭漂”老人们过得还好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6-16 10:2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挂香囊,过传统佳节,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回到家乡,享受亲人团聚的温情时刻。

在杭州,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涌进这座城市,在这里安家落户,共同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而在他们的身后,也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为了支持子女工作、照顾孙辈,在退休之后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启新的生活。这部分老年人被称为“老漂族”,其中来到杭州的则被称为“杭漂”。

身在异乡,“杭漂”老人们过得还好吗?本报记者走近三位“杭漂”老人,记录下他们的“杭漂”故事。

“杭漂”十年 被人说“你们外地人” 还是感到不舒服

今年67岁的罗月媛和老伴郑春发是金华人,“杭漂”已经十年了。

罗月媛原先是名社区工作者,郑春发在烟草局上班。2007年底,两人刚退休,马上传来了女儿怀孕的好消息。为了照顾女儿,2008年郑春发和罗月媛开着车,从金华搬到了杭州古荡街道保亭社区,开启了“杭漂”新生活。

来杭州的头两年,对于郑春发来说,每天最重要的正事就是当好“车夫”。他说:“从女儿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接送她上下班,一直到外孙女出生,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再继续接送。和金华比起来,杭州开车是真不好开,早晚高峰太堵。”回到家,郑春发就帮着罗月媛做点家务,搭把手带带外孙女。而对于罗月媛来说,女儿女婿上班不在家,自然就肩负起烧菜做饭和带娃的重任。

三年前,手把手带到7周岁的外孙女,开始背着书包上小学了,两人本以为可以回老家休息了。可没想到女儿因工作调动,离开杭州去了宁波。这下子,二老又脱不开身,继续着他们的“杭漂”生活。

罗月媛说,外孙女上学后,留给自己的时间更多了些。曾在社区工作十年,她不习惯整天闷在家里,还是喜欢出门和人打交道。每天清晨5点,罗月媛准时起床,都会先去河边走一圈,由此结识了好多新朋友,其中大多数都是为带孙而来的“杭漂”老人。

在杭十年,罗月媛已经适应了在这里生活,和楼上楼下邻居都挺熟悉的,有时还会做些金华特色小吃放在邻居门口,让大家一起品尝。但是,她也坦言,每次听本地居民一开口说“你们外地人”,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恶意,但是心里还是会觉得不舒服,总感觉这座城市有点格格不入,这里终究不是他们的家。

嘴上说“适应了”

手指在掰着算回老家的日子

同住在保亭社区的吴西北,老家在湖南岳阳。也是为了帮忙照看外孙女,2016年他和老伴一同来到杭州。和罗月媛等不少老人相比,吴西北的“杭漂”时间并不算长,但是他此前在新疆已有四年的“老漂”经历。

吴西北的女儿女婿都在国有企业上班,2011年一起被派去援疆。退休后,在女儿的邀请下,吴西北老两口从岳阳出发,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途。本来就想着旅游小住一阵,可当听见女儿怀孕的消息,小住变成了常住。

两年前,女儿被调到杭州工作,女婿继续留下援疆,于是吴西北和老伴又从新疆漂到了杭州。性格本就沉默内向,除了早起出门跑跑步、上超市买买菜、接送外孙女上下幼儿园,他基本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读读报纸。“杭漂”快两年了,吴西北说自己没有交到几个新朋友,有时真的感到无聊,就出去散步,途中看到有人钓鱼,他就在旁围观,经常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杭州和岳阳,相距800多公里,当问及在杭生活,衣食住行上会不会有不适应时,吴西北笑着说:“能适应,能适应。杭州和岳阳气候温度差不多,住起来习惯的。就是这里的辣椒不够辣,每次从老家回来,都会带上一大袋干辣椒,平时的话会自己做酸辣椒。”

两年来,吴西北一共回过岳阳三次,两次是全家一起回老家过年,一次是为了回去装修房子。虽然嘴上说着“适应”,但他已经掰着指头算着回老家的日子:外孙女今年5周岁了,再过三年等她上小学二年级,就和老伴一起回岳阳。

“在老家,出门逛一圈总能遇上老朋友;在这里,扯谈(岳阳方言)都没人扯。”吴西北说出了心里话,“我老伴也想着回老家后,重新开始跳广场舞。”

为了照顾孙女

不得不与老来伴儿分手

一年前,儿媳生下孙女,单阿姨从河南老家来到杭州下沙,帮着带孩子。一来到杭州,单阿姨就全身心的扑在了孙女身上,带娃、做饭,以及其他家务,基本都是她一人包揽。

孩子睡觉了,她就看电视打发时间。每天窝在几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时间一久,单阿姨觉得偶尔脑子迷糊。儿子儿媳也劝她出去走走,到小区里同龄的阿姨多交流,单阿姨觉得自己普通话说不清楚,鲜少出门。其实,单阿姨心里清楚,自己是没什么心思社交。

十多年前,单阿姨的爱人病逝。为了不影响儿子的未来,单阿姨没有考虑再嫁。儿子成家立业后,她觉得轻松了很多。亲朋都劝她,单身十几年,如今也六十几岁了,可以考虑再找个伴。

两年前,经人介绍,单阿姨与年纪相仿的王叔叔走到一起。两个人脾气性格温和,相处起来舒服。王叔叔的儿女对单阿姨也不错,两人都觉得,接下来的晚年生活,应该会幸福。

然而,孙女的出生打乱了单阿姨原来的生活规划。儿子儿媳不肯回老家发展,一来小两口从事的行业在老家机会少,杭州的工作生活圈子已经稳定;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在杭州,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对她的成长有利。

为了替孩子分担,即便内心不情愿,单阿姨还是离开老家,来到了杭州。这样一来,王叔叔不乐意了,他认为老来伴儿最重要的就是相互陪伴,不在一起算怎么回事!于是,两人经常在电话里争执不休,一来二去,矛盾激化,双方子女也掺和了进来,更闹得不可开交。吵着吵着,感情本就不稳固的两人终究还是分手了。

虽然面上不表露,可是面对这份逝去的感情,单阿姨的心里还是觉得可惜和难过,用她自己的话说,“怕他们有压力,又怕亲朋觉得我为老不尊,只能装着不在乎的样子。”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单阿姨已经适应了“杭漂”生活。“慢慢来呗,能怎么办,没准在杭州遇到合适的人呢!”透过与家乡老姐妹的视频通话,自我安慰的言语中,掺杂了些许漂泊在外的无奈。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见习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阚苗苗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为了支持子女工作、照顾孙辈,在退休之后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杭州开启新的生活。身在异乡,“杭漂”老人们过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