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从加装电梯开工到电梯正式启用,仅仅38天!杭城“加梯”新速度又一次被刷新。
创造这一新记录的正是下城区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锦园27幢90号单元加装电梯,5月24日这部创下新记录的电梯正式启用了。
楼道居民们举办了一个电梯启用仪式,还给参与工程的各个部门送上了大红锦旗,居民们说太开心了。这个速度,究竟是怎么达成的?
平层入户
电梯到达后可直接入户不用走半层楼梯
昨天一大早,潮鸣街道锦园27幢90号单元门前就特别热闹。
楼道口高大上的电梯正式启用,楼道的居民、周边的邻居都纷纷来体验试用。30多天前还是老房子,30多天后的现在,已经是妥妥的电梯房了。
(领到电梯门禁卡的居民很开心)
27幢90号单元是1989年交付使用的房子。
记者实地看了下,发现这幢单元楼加装电梯的硬件很好。单元楼一共7层,一层是建国路的沿街商铺,所以一楼的高度其实有1层半那么高,加装电梯,就不用担心对一楼的影响。
单元楼一层4户,楼道非常宽敞,还是单跑楼道,层与层之间的楼梯没有折返,对于加装电梯来说有先天优势。
经过设计,在每层楼道东面开了一个口子,接入一个平台,采用平层入户,2楼至7楼每层都可以停靠,电梯到达后可直接入户而不用走半层楼梯。简直太赞了。
(27幢90号单元是单跑楼道,就是层与层之间的楼梯没有折返,对于加装电梯来说简直是有先天优势)
(电梯就加装在楼道这个拐角处,采用平层入户,电梯到达后可直接入户而不用走半层楼梯)
电梯大概能承重8人,乘坐电梯需要刷卡,早上每户居民都领到了3张门禁卡。电梯井道设计总高度22.9米,采用无机房设计,所以电梯运行时基本上不会有噪音影响。加上井道采用透明钢化玻璃设计,也将井道对周边居民的采光影响降到了最低。
电梯装起来了
怎么爱护怎么保养就靠大家了
电梯试运行现场,两位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开心地在电梯前合影。
两位奶奶一位是住701的陈金桂,一位是住403的张杏娟,两人是88岁同龄的邻居。
“以前经常一起楼下小花园坐坐聊天的,可是年纪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好久没下楼了,说起来昨天是隔了快3年后,第一次见面哪。坐电梯下来,太舒服了。”陈金桂奶奶的儿子贺铭强师傅是这次加梯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说,加装电梯就是希望老母亲上下楼能方便些。“妈妈以前住体育场路的,后来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我就把她接来家里住了,那时候可是抬着上来的。”贺师傅说,后来妈妈身体稍微好转,好强的她每次都坚持自己拄着拐杖下楼梯,可是多少艰难啊,下一趟楼,每次都要20来分钟。
(腿脚不便3年没碰头,楼上楼下两位88岁同龄老姐妹,坐着电梯开心见面啦)
这个楼道里,像陈奶奶、张奶奶这样的高龄老人还有不少。
在一楼电梯口一侧的墙上,我们还看到了一份锦园27幢90号单元门全体业主电梯管理承诺书,业主们承诺要自觉交纳电梯运行中的电费和平时维护保养费用,承诺不得随意出租出借电梯门禁卡,甚至还为电梯安全监督排了一个轮值表,一周7天,7位业主,轮流负责当天电梯轿厢等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查看电梯运行是否正常等等。“我们也是第一次加装电梯,很多工作大家伙都有商有量在摸索中,会慢慢更加完善起来的。”贺师傅说。
不是刚需的2楼孙大姐
跑上跑下帮助沟通所有困难
38天,加装电梯为什么速度如此之快?
作为发起人,贺师傅是最明白个中辛苦和不易的。
“首先得感谢所有的邻居们,特别是2楼的孙大姐。”贺师傅说,加装电梯的想法是今年年初他提出来的,征求意见、讨论费用分摊方法、加装方案公示,这些前期工作他们准备了足足近2个月时间。期间,开了大大小小百余次居民代表会议。
“2楼的孙大姐,加装电梯对她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啊,可是大姐作为楼道长,不仅主动参与进来,还帮忙跑上跑下,方案出来了一家一户去征求意见,有问题了,一个个帮助去做工作去沟通,太难得。”
(楼道居民们还给参与工程的各个部门送上了大红锦旗)
贺师傅还表扬了下城区各政府部门。“尤其是加装还涉及污水管道改造,好多琐琐碎碎的问题都出来了。”钱报记者了解到,楼道所在的社区和潮鸣街道积极介入,下城区加梯办多次和电力、燃气等部门反复协调,同时,为了避免多次开挖给居民造成不便,还将加装电梯与改造修复绿化,改造小区道路,修缮破损的楼道门、污水管道更换等民生项目统筹推进,电梯加装完成的同时,还解决了锦园27幢污水管因年久堵塞的问题。
(锦园27幢90号单元的居民们在新启用的电梯旁开心合影)
锦园27幢90号单元加装电梯一共花费了50多万元,费用分摊上,2楼的住户不需出钱,但可以使用电梯,三楼每户7000元,7楼每户承担3万多元,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尚未到位的20万元加装电梯的政府补贴,701的贺师傅更主动拿出20万进行了先期垫付。
就是因为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下城首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才会刷出杭城“加梯”的一个新速度。从开工到电梯加装完成启用,仅仅耗时38天。
记者了解到,2018年,下城区共计划加装30台电梯,目前共有18台电梯完成公示,13台通过联合审查,5台正在开工建设,1台已经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