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家,就在西湖边的蕲王路,距离西湖100米,出门左拐就能看到世界名胜。如此令人羡慕的生活环境,却也有些烦恼:老房子没有阳台,晾衣服特别不方便。
近日,湖滨街道和上城区商务局通过走访调研,专门为蕲王路54户居民设计了一款特殊的晾衣架,不仅实用,还很美观,很适合西湖风景区的调调。目前,这款晾衣架还在制作中。
蕲王路是一条长163米、宽仅8米的小路。民国时期,为了纪念隐居西湖的南宋名将“蕲王”韩世忠,将这条路命名为蕲王路。
(图来源百度地图)
道路两侧的住宅多为民国建筑,黑白灰色调,有浓浓的年代感。大多为平房,没有阳台,或沿街,或在弄堂里面,一条窄窄的弄堂里最少也有三四户人家,门口的位置根本就不够晾衣服。
以前,王大伯和邻居们会把衣服晒到蕲王路边的树上,可是这样不仅影响市容,影响行人正常通行,而且一到夏天,树上的树脂油滴下来,衣服全都白洗了。后来,王大伯只好在弄堂两侧的墙壁中间牵起晾衣绳,但是弄堂里日照时间特别短,到了冬天,衣服晾好久,都晾不干。
(图来源:梨视频)
湖滨街道和上城区商务局这次专门找来了城市雕塑设计企业,为居民们设计晾衣架:“虽然只是一个晾衣架,但由于要立在路边,在满足实用的同时,也要考虑美观性,要和周边建筑特色相融合,与整个西湖景区的氛围相融合。”
设计方杭州国力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曾经参与过武林广场“八少女”的搬迁恢复,有丰富的城市雕塑设计经验,但还是第一回设计晾衣架。
“因为这个晾衣架要立在西湖边,所以意义不一样,我们也是以做雕塑的心态来设计它的。”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蕲王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将会设立5个晾衣架,宽度以树间距的不同而改变,避开商铺大门和盲道,不影响正常的通行。
晾衣架为不锈钢材质,呈酒红色,高2.5米;以民国建筑的“石库门”为造型灵感,还有圆柱、方柱、柱头、柱脚等民国建筑元素,和街道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上也更加实用:共有三层搭杆,最上面呈人字形,中间呈方形,最下面一道单独横杆。三层横杆之间岔开了一定的间距,不会因为上面的衣服滴水而浸湿下面的衣服。最下面的横杆距离地面1.2米,用来晒被子,绝对不会沾到地。而且上面两层横杆都设有凹槽,可固定衣架,这样一来,衣服也不会因为风吹而挤在一起了。
更重要的是,从晾衣架设计初期到最终方案的确定,都有居民代表的全程参与。王大伯和邻居们非常高兴,马上将有新的晾衣架,以后再也不用为晾衣服的事情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