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走路,还是驾车,你是否都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这里没有摄像头”,“这一片交警不太出没”……以后,交通违章没有漏洞可钻了!
近日,杭州城市大脑正式上线AI视觉产品“天曜”,用机器代替交警360度,24小时不间断巡逻。
也就是说,在杭州,外卖车开上机动车道、行人乱穿马路、加塞实现变道、单行道逆行、占用公交车道等现象可能很快消失,因为杭州城市大脑有了一双智能的眼睛,眼观六路全年无休,最多20秒就能发现路面上的违章、事故……
据悉,这套系统去年6月开始投入使用,当时接入的是杭州城区140多个摄像头,功能没有那么全面。今年3月,新上的这套系统,基本实现功能全覆盖,接入了249个摄像头,监控球机自动巡逻700多个道路断面。预计今年6月可以达到1700个视频接入,覆盖全城43%的道路范围,上线后,监控覆盖区域将无需人工巡逻。
横穿马路,实线变道,单行道逆行,占用公交车道等都会被识别,甚至可以识别具体违章了多久。
目前每天有2500件报警,有效释放200名警力,节约警力聚焦交通事件处置,推动事件处置机制与堵点、乱点治理能力的转型升级。
这些路面已覆盖相当于200个交警在巡逻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天曜”主要针对交通违章及事故的自动发现,在智能识别机动车的功能上升级,从动态变化的混合交通状态中准确识别行人、非机动车,从而能实现拥堵、逆向行驶、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行人走机动车道等交通事件的检测分析。
据悉,目前主城区莫干山路区域、22公里的中河-上塘高架等快速路的249路监控球机已经具备自动巡逻功能,覆盖700多个道路断面。按照每个民警每天不间断巡查3个断面推算,机器巡逻有效释放了200余名警力,还实现了人工巡逻无法做到的全年无休。
或许有人会问,行人横穿马路报警的意义是什么?交警方便表示,这样的违章尽管及时阻止不了,但是当次数多了,可以发现问题,比如是否需要人行道等,“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服务老百姓,方便又安全。”
在传统的交通巡逻方式中,主要以路面警力为主体、人工后台查看监控为补充。而随着机动车、道路里程迅猛增长,路面和后台监控操控都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产生了警力紧张、监控视频闲置等问题。
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新办法。事实上自2016年,杭州就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重塑城市管理。通过各类数据感知交通态势优化信号灯配时,阿里云ET城市大脑已经帮助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主要高架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事件报警只需20秒
工程师亲身尝试被拍50次
这种巡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事件处置方式从被动出警到主动出击。“天曜”的视频分析几乎达到实时水平,从事件发生到报警不到20秒,准确率达95%以上。
城市大脑第一时间发现交通事件,迅速推送到指挥室,指挥室派警、信号调控、诱导等措施进行处置。整个过程流畅迅速,为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天曜”试运行期间,已能顺利完成低照明度、低清晰度环境下的工作。这双智慧的“眼睛”还可以发现交通拥堵,并计算拥堵时长,另外还能发现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违规行驶、行人乱穿机动车道路等。
有意思的是,为了验证“天曜”是否足够聪明,它背后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亲自尝试,做一些违停的“假动作”来考验城市大脑。
杭州城市大脑视频算法工程师邓兵告诉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己已经被“天曜”捕捉到50次,“不过都是‘假动作’,我停一段时间后马上开走,所以还不至于被扣分。”邓兵笑说。
全球唯一实现全城视频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
“天曜”成功上线,得益于其背后全球领先的视频识别技术,在既有的交通监控球机设备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视频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监控球机自动巡航、全面巡检的功能,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警力最优配置。
早期安装的标清球机分辨率低、噪点多、监控角度不确定,尤其在行人、非机动车检测上为视频分析带来了极大挑战。ET城市大脑的视觉智能团队提出了基于目标尺寸分级的级联网络,并充分发挥感兴趣区域的上下文信息,提升网络特征提取的能力,以解决目标尺寸浮动大、遮挡、形变且定位不准等问题。
据杭州城市大脑视觉智能负责人、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华先胜博士介绍,通过普通的摄像头,杭州城市大脑能够读懂各种车辆及行人的运行状态和轨迹,这一视频数据处理的规模全球罕见。杭州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是许多技术研究的起点,研究成果也将帮助到城市大脑落地,被誉为下一个“登月计划”。
基于风格化对抗自编码器的图像生成算法示意
除了城市交通、道路违章违法领域外,未来,城市大脑还将会去解决城管、环保、施工等领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