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挖菜人从野外转移到大棚 就为了找找小时候的感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01 08:09   

    艾草、小巢菜、鸭儿芹、鱼腥草、马兰头……

    杭州常见的可食用野菜有十三四种

    艾草

    小巢菜

    “先将菜头洗净,摘去黄叶和根部,然后焯水,控干水,切碎待用;豆腐干切丁;加麻油、精盐、白糖,拌匀……”就这么看菜谱,我都要流口水了。

    俗话说,“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每到春季,凉拌马兰头都是杭州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凉菜之一。爽脆的口感,清鲜的气味,拌上豆干碎,简直是对味蕾的恩赐。

    其实马兰头遍布杭州各个角落。西湖边随便走走,脚下可能就是大片绿意盎然的马兰头。而一些不那么常见的野菜,哪儿能找到?能不能多吃?《杭州植物志》里也明明白白地写了。

    除了马兰头,杭州常见的可食用野菜,差不多有十三四种。

    “现在菜场里的不少‘野菜’,都是大棚培育的,但还是经常能看到有很多人周末蹲到大棚里,专心致志地‘刈野菜’。”杭州植物园植物所高级工程师、同时也参与了《杭州植物志》编写的黎念林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种儿时回忆吧。”

    每种野菜都有自己的地盘

    从玉古路的杭州市植物园北门进入,慢悠悠往里面走,往东拐,大概七八分钟光景,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一大片绿。

    这里是植物园的植物分类区,有250亩左右,这里,也是全杭州野菜种类最全的区域之一,“比较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大概有七八种。”黎念林在前面走着,时不时弯腰捧起路边几簇绿色的叶子,眯着眼辨一辨。

    跟植物打了30多年交道,让黎念林的眼睛像是自带数据分析系统。在记者看来傻傻分不清楚的各种野菜,基本上他瞅一眼,就能准确无误地报出学名。

    沿着植物分类区的小径往前走,“快来看。”黎念林高声招呼记者上前,指着路边的一片紫色小花,“挺好看吧,其实这也能吃。”

    原来,紫云英也是野菜的一种,去掉花头,剩下的茎叶洗净切段,放点猪油,撒些蒜末爆香大火炒熟,就是一道佳肴。

    跟紫云英一样,不少野菜看起来像是花,其实真的挺好吃,比如偶像剧里经常用作道具的蒲公英。

    黎念林说,其实蒲公英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一种野菜,有着清热解毒和抗感染的功效。

    在北方,蒲公英又叫做“婆婆丁”,东北人的吃法很生猛,就是用生蒲公英蘸大酱。南方人的吃法,有些是加蒜泥凉拌,有些会炒肉丝,但“鲜头”都很足。

    在植物园的植物分类区,记者总共见识到了艾草、小巢菜、鸭儿芹、鱼腥草、蒲公英、紫云英、马兰头等野菜。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根据野菜的不同习性,它们在杭州也有自己的“地盘”。

    比如像水芹菜,西溪湿地、西湖、白马湖、湘湖的软泥滩里,分分钟就能找到。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跟一般的芹菜相比,水芹菜没有什么老茎,咬起来更脆嫩,还有微微的甜味。

    另外,像马齿苋,生命力特别强,只要有土,甭管多贫瘠,它都能落地生根。所以对水域的要求就没那么高,在良渚、满觉陇甚至紫金港一带的路边土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至于动不动就被称为“最贵当季蔬菜”的香椿,也有很多野生的,从整个杭州看,上天竺的分布密度最高。只不过,跟大棚种植的相比,野生香椿茎很硬,芽也不太嫩,炒起蛋口感并没那么好。

    还有著名杭帮菜西湖莼菜羹里的莼菜,也是野菜的一种,一年四季在西湖、湘湖里都能找到。当年白居易在杭州做官,就最爱吃莼菜,还评价“莼丝滑且柔”。每每有外地的朋友到杭州,莼菜也是白居易的待客首选。

    挖野菜也是寻找儿时记忆

    多年来,黎念林都有逛菜场买菜的习惯。他说,在杭州,野菜类里面卖得最多的,还是马兰头和荠菜。

    “一来口感比较好,二来做法多样,比较灵活。”

    挖不同的野菜,也有不同的小窍门。比如马兰头,春天的时候,如果前一天下过雨,第二天马兰头就会又嫩又水灵,长势特别好。

    “这些经验,都是我小时候积累的。”黎念林笑着说。

    30多年前,少年黎念林住在拱北那一带。在没有互联网,也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伢儿们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所以跟着大人挖马兰头,就成了一项“潮流”。

    当时拱北还完全是城郊接合部,走到哪儿都有大片的泥土地,为马兰头的疯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带把小剪刀,或者小铲子,拿个蛇皮袋,咔擦咔擦忙一个钟头,就能收获满满一袋马兰头。那时候挖到的野生马兰头,根都是红色的,不像如今大棚里批量种植的马兰头,根普遍都呈白色。

    黎念林说,那个年代,如果吃顿晚饭,家家户户也没什么像样的菜。“孩子们挖马兰头,一方面是玩,另一方面,饭桌上总能多个菜吧。”

    其实这些年来,当季的时候,植物园里每天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老年人“组团”来挖野菜。但从今年开始,植物园加强了管控措施,人渐渐少了。

    不过,像天气好的时候,茅家埠、九溪、八卦田等这些地方,还是能看到挖野菜的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可能买不起菜。”《杭州植物志》的主编之一卢毅军告诉记者,“对于那些老人来说,挖野菜这件事,更多的是对儿时的一种追忆,找找小时候的感觉。”

    黎念林就曾遇到过一位挖野菜的老人,经济条件也不错,“她说,自己同龄人,有些喜欢打麻将,有些喜欢跳广场舞,但她就是蛮享受安安静静挖野菜的感觉,还能想想小时候的事情。”

    时光流转,唯一不同的是,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小孩子在挖野菜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娱乐消遣的方式太多了,“挖野菜这件事,可能永远不会在他们的选择列表里。”黎念林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宇浩 通讯员 陈栋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