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古翠路花鸟市场
一盆酢浆草,竟然有些小秘密
周五这天,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春游,有些孩子在彩色的大草坪上嬉闹,有些孩子则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花草。一群孩子,让人看到了一片缀花草坪的意义之一。大自然的馈赠很多时候不被人珍惜,但等到它悄悄进入日常生活,你会发现它特别美。
在古翠路花鸟市场蒋斌的花店里,一盆地丁,已经养了一年多——这种在植物园自由生长的植物,又有另外的气质。
夏天无
蒋斌说,一年前,他和家人爬山,看到了这棵地丁,就把它挖了回来。“根上留了一点点土,很容易活。”另外的花盆中,几株自己生出的地丁,也没有被拔除,反而与盆中的主角相得益彰。“你仔细看,它们是不一样的。我挖回来的那棵是淡紫色,这几株的颜色偏白。”
同时来自山野的,还有几盆酢浆草。在很多人眼里,酢浆草太平常了,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地生出来,然而,蒋斌打理过的酢浆草有点特别。
一般来说,我们看酢浆草,是看它浓密的叶子与花,不大注意到它的块茎。蒋斌将野外采集的酢浆草在花盆里抬高,露出块茎——细密的叶子、纤弱的小花,再配上基部的遒劲之感——这盆酢浆草不一样。
而且,养一盆草,最让人急不得。
蒋斌说,这一小盆酢浆草不可能挖出来就是这个样子,得将它种在土里养上几年,才能有这个感觉。
“以前,这里是一片田地,遍地都是。”蒋斌指指脚下,他说的是地丁、酢浆草,以及其他野花野草,“如今,是价值几万一平方米的公寓楼,要挖野花野草,要跑到远一点的乡村去了。而且,很多外来物种,取代了本土物种。”蒋斌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对于水泥地下曾经的生态,记忆尤深。
和多数店面不一样,蒋斌的主营是草。而他的山野草,多是自己玩玩的。“玩野花草,在日本很流行,近几年国内也热了起来。”还真有人会在蒋斌的店里买走一株野外随地可见的野花草,“很多人平时看不到它的美,恰好我这里的一棵,让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美。”
杭州的三四月,草长莺飞。
樱花、桃花、郁金香……湖畔春游的人,大都举起手机来“看”春天,如果你在太子湾公园,望向水面的倒影:一层是郁金香,一层是游人,都是密密匝匝。
其实,春天还有更多细节,要俯下身去看。在杭州植物园,一个脚掌踏下去,至少能找出五六种在这个季节枝叶繁茂的野花野菜。
假活血草
这种“俯下身”的背后,还有一部书的出版。
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杭州植物志》出齐了三卷本——这是杭州历史上首本植物志书,从前期的野外考察、资料搜集,到后期的总结整理成书,历时6年,该书由杭州植物园牵头,联合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共8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记录维管植物184科,845属,1797种(含种下类群)。
“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科学大家竺可桢,曾在《物候学》中,写下了这样的一笔。同样,这也是现代植物学家的初衷所在。
三卷《杭州植物志》,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点,可以读出的信息很多,一草一木的背后,是地理的、也是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有这样的开头——
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
“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了?咋知道?”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
草木有草木的智慧。今天,我们就翻开《杭州植物志》,跟着参与编写的专家,到杭州植物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那些野花、野菜,然后走到都市人的生活中,看它们在案上、灶头,与这座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