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来了个“马疯子”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31 09:25   

从都市到山村,一开始他只是想自己养马

后来盘下旧厂房打造农家乐,带领乡亲一起创业

“马老板”李映和他的马儿。

在山里搭帐篷养马时,李映和村民煮茶野炊。

在杭州余杭西部山区的鸬鸟镇,有位家喻户晓的“马老板”。“马老板”其实不姓马,他姓李。十年前,他带着马队上山,扎根乡村,为山村的变化默默付出,赢得了一方乡里的一致赞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涌向乡村,想在那里干一番事业。乡村振兴该怎么干?马老板的十年乡村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山里来了个“马疯子”

镇长三顾茅庐来“招安”

马老板本名叫李映,杭州人,父母是大学教授,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1996年,他辞去省质监局的铁饭碗,去写字楼当白领,后来去上海发展,是个满地球飞的商业精英。

李映业余爱好骑马,2006年上海一家马场老板移民,请他买两匹马,他却一口气买下全部马匹,运回杭州。

装马的车,到了城外被拦下,因为马匹不能进城,李映辗转把马拉到余杭鸬鸟山沟沟里暂养。没想到,这一养就成了一辈子的事。

刚到山里,几十匹马露天散养,李映和两个伙计搭帐篷睡觉。他头戴一顶破帽,脚蹬一辆破三卡,每天在山里乱转,跟村民收些草料喂马。后来,还陆续收留了40多条流浪狗。

李映喜欢和山里人打成一片。大家笑嘻嘻地说,这人疯疯癫癫的,不过倒是蛮喜欢小动物。也有很多保守的村民对他避而远之。时间一长,“马疯子”的称呼就叫开了。

有一天,大家发现“马疯子”在造房子。乱搭房是违章的,村里出面干预,李映道出苦衷:马我要养下去,可我总不能一辈子睡帐篷,总得有个地方让我遮风挡雨。

于是,一些好心的村民开始收留“马疯子”,他就东一家西一家地借宿,就这样在大山里养了3年马。

山里来了个带马队的城里人,这件事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鸬鸟镇当时的镇长,三顾茅庐来找他,劝他下山。

镇长还和他谈心,说他在山里呆这么久,看得出来热爱乡村。但是这样下去,迟早坐吃山空。既然来了,何不下山做点事情?山里人并不富裕,政府可以整合些资源,只希望他能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一席话,打动了李映。

盘活倒闭的中药厂

拉上村里困难户一起创业

2010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映盘下村里倒闭的中药厂,把旧厂房改造成餐饮、住宿一体的农家乐,游客还可以体验山林骑马,他又向村民租了100多亩田地种菜,真正开始在乡村创业。

李映的农家乐,雇佣的员工全是当地闲置劳动力,有150-160人,像种地的老伯、打扫卫生的阿姨,每月工资是2000-3000元,村民们干得都挺开心:没想到,“马疯子”成了“马老板”。

这几年,村里人搞农家乐,有不少经营不善倒闭的,马老板也帮了不少人。

村民盛师傅烧得一手好菜,原先和老婆经营农家乐,上下四层楼,有餐饮,有住宿,规模在村里算大的。

3年前,在厨房烧菜的盛师傅突然倒地中风,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倒了,农家乐只好关门大吉。因为看病,盛师傅家欠下很多债,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生活越来越困难。

这家人找到马老板,他爽快接管了关门的农家乐,主动提出租金2年一付,每期按5%递增,还给盛师傅老婆安排了工作。就这样,原本没收入的一家人,一年有了10多万元的进账。

“农家乐生意淡旺季明显,一家人做一年也就6-7万元收入。请马老板接管,既可以收租金,家里人还能上班赚钱,收入比自己做要高。”一位村民坦言。

捡拾散落的乡村文明

吸引青年才干投奔深山

在鸬鸟,有一种叫鳌鱼灯的传统年俗表演。鳌鱼灯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村里会做这灯的只有村民施卫国一个人。

不过,50多岁的他现在天天发愁,就怕等自己老了,这鳌鱼灯就要失传啦!

马老板和村里共建农村文化礼堂。一天,施卫国跟马老板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没想到,没过多久,马老板就为他在文化礼堂张罗了一场文艺演出,来看表演的男女老少全是杭州城里人,可把他高兴坏了。

最近,马老板又向施卫国发出邀请,不过这次不是搞表演,而是要和他一起创业。

“我和镇里商量,打算把村口老街打造成‘古韵慢街’吸引城里人来玩,也想为鳌鱼灯谋个门面,邀请你来展示制作工艺,说不定还能物色到传承人呢。”

马老板的团队吸引了很多80后、90后加盟,年龄最小的是1998年生人。

2017年,80后美女余颜浠举家从上海搬来“投奔”马老板,连她的孩子都进了村里小学读书,现在她在团队负责销售。“乡村旅游的人群在年轻化,我们做了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还把真人CS、青少年夏令营等项目和乡村自然山水融合,吸引更多游客。”余颜浠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施雯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