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人才又有空间 杭州完全有可能打造新的城市发展逻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30 07:45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里,国际或国内那些站在发展最前沿的城市,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杭州带来启示?

昨天下午,“走向世界名城的杭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论坛第二场——产业创新发展专场在滨江智慧e谷举行,规划、经济学等领域大咖济济一堂,热议杭州产业发展未来。

相关报道:这7片地区会是杭州未来的发展机遇地区吗?

城中村拆掉后如何规划?新一轮杭州城市总规进入战略研究阶段

滨江愿意跟创新企业一块成长

李程旭(滨江区发改局副局长)

高新区为产业而生,滨江区为城市而生。

在跟创新、产业相关的排名里,滨江都是非常靠前的。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已经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

2017年,滨江区的专利申请量达到140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894件,居浙江省各区县市首位。

我们一直在说,一个产业过来,要有培养世界级企业的情怀。对滨江熟悉的朋友会发现,我们很少招引大企业,招的一般都是小企业,如果你有技术、团队,需要资金、场地等,滨江愿意投入,跟你一块成长。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一批可以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滨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滨江的产业环境,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讲,政府其实是营造环境,最终的创新,还要企业来做。

对技术型创新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研发投入,而在研发投入里,最重要的还是创新。

2017年,滨江区的研发经费是1300亿,我们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企业的研发补贴。比如,企业研发花掉1块钱,我们补两毛钱,20%的研发补助。

另外,我们在区里营造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我们会跟企业一块承担失败的风险。

滨江的目标,是要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把技术搞得棒棒的、把产业搞得强强的、把城市搞得美美的。

杭州完全可以打造

一些创新街区

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

杭州在创新发展上,是卓有成效的。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里,国际或国内那些站在发展最前沿的城市,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杭州带来启示?

我觉得,创新街区是一个方向。

21世纪初,功能混合的新城市主义开始盛行,欧美一些城市,融合创新创业公司、创新创业平台和居住、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创新街区不断涌现。像波士顿、巴塞罗那等,都在建设城市更新型的创新街区。

新加坡裕廊创新街区,面积6平方公里,预计2022年完成建设,将提供工作、学习、创造、生活和娱乐的新模式。

巴塞罗那22@创意街区,把破旧的社区改造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技术创意区,拥有大学、研究和培训中心、初创公司和尖端技术公司,成为其他创新区的典范。

创新街区使企业、企业主、职工、研发人员与投资者能够在相对分离的机构和部门中,围绕商业化的创新创意进行协作,共同研究。

目前,城市的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是产业兴人,人才带动城市发展;现在是城市兴人,人才带动产业发展。

2017年,在全国城市新增人口的排名中,杭州排到了第三名。对人才来说,杭州这座城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十三五”期间,杭州有大量的城中村要完成提升改造,拆掉以后的城中村用来做什么?这也给杭州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在有空间,又有人才吸引力的情况下,杭州完全可以在新的城市发展逻辑上,做一些新的举措。

余杭的梦想小镇,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把园区变成了特色小镇。可以说,就是由一个科技园区(工业区),发展成了城市化发展型创新街区。

滨江的智慧e谷,我也很喜欢,园区里集聚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能把园区里的配套功能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这样一来,不管是来办公的,还是过来交流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没有距离感。

紫金港科技城也可以发挥浙江大学的带动作用,实行区域联动开发。

杭州在创新街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调整思路,打破郊区原先城镇功能与园区的隔离,改变传统园区开发模式,建议在郊区工业地块的存量调整中,与周边实行联动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城市化的科技特色小镇。

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方面应体现全市公平,降低或取消对郊区基础设施的配套融资要求,避免人为提高郊区土地、人力等综合商务成本。

杭州需要面临

整体创新成本上涨的问题

沈从乐(《第一财经周刊》编委、新一线主编)

我是杭州人,对这座城市,我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我离开杭州大概有十年了,这次回来,没有任何距离感。

近10年内,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的一个变化,在于杭州的创新文化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人才的吸引力,说实在的,当前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

杭州目前有2000多家高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西湖区、滨江区和拱墅区。其中,滨江是比较均衡发展的。

目前来讲,杭州的创新程度和创新氛围,遥遥领先,在这一点上,甚至上海都有焦虑的感觉。但是杭州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朗的,就是整体的创新成本在上涨。

比如,涌入杭州的这些创新人才,在这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创新成本,是否有很好的办法去平衡这件事情。

杭州怎么守住创新的领先优势?

张京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教授)

到杭州来讲产业创新,我很有压力。杭州是国家创新的明星城市,大多数人到杭州来,都是学习怎么创新的。

杭州是近几年崛起的一个明星城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关键词的搜索发现,最能够标识杭州的关键词,已经是创新了。这个词,现在已经取代了过去我们对杭州所认知的旅游、休闲这些关键词了。

杭州的成功是必然性,这座城市有非常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一,有高度活跃的社会资本。在这里,创新融资相对容易,民营孵化器的数量也很多。

第二,有自由开放的民营经济。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城市,杭州的经营氛围很开放,人才和技术的交往相对自由,更容易形成协同发展和良性竞争。

第三,有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这一点,是杭州创新非常肥沃的土壤。

第四,亲近市场的治理柔性。也就是说,杭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展现出亲近市场、改革创新的治理柔性,不仅能“简政放权”做减法,更能应对需求做加法。

杭州成功了,成就创新的领先地位不易,然而,更难的是,守住创新的领先优势。

杭州的创新发展未来该怎么走?

第一,统筹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二元性,补强技术创新体系。怎么去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载体,包括加强共享体系的建设,加强一些转化体系的建设,加强一些成长体系的建设。

第二,重构创新发展的空间模式。杭州的目标是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这既包括了把创新的技术引进来,也包括了带动科技资本走出去。这一点,对杭州来说是建设国际性创新城市必须要思考的。

希望杭州真正变成生活品质之城

卢艳峰(乐创会秘书长)

我们在做任何规划前,都要考虑为谁做规划的。

今天我们在做2035年的产业规划,有没有思考过,2035年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做规划的时候,他们的生活需求、创业需求、兴趣爱好是要考虑的地方。

一个城市的未来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杭州想打造国际化创新城市,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吸引国际化的人才,是一个重点。如何满足这些人才对工作、创业、生活方面的需求,是很关键的。

我认为,整个建立一个新型创业生态环境,集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环境,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我希望,杭州在未来的规划里,能够真正变成一个生活品质之城。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摄影 江玥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