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他们打算与杭州各大高校合作开设拟音培训班
用西红柿模拟血溅出来的声音
影视剧《好先生》中,孙红雷在后厨煎牛排发出的“呲呲嚓嚓”声,你以为真的是牛排入锅的声音?其实,这是著名拟音师薛媛通过塑料袋摩擦制造出来的。
是不是完全不能想象?而现实是,影视剧中除了演员的声音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诸如下雨声、脚步声、倒水声等都是拟音师模拟出来的。更厉害的是,这位刚刚上过《奇葩大会》的拟音师薛媛,带着她的团队落户到了江干区的钱塘智慧城。
昨天,我们走近薛媛,一起揭开拟音师的“神秘面纱”。
她是欺骗观众耳朵的声音魔术师
昨天下午,钱塘智慧城新禾联创创意园里,一头短发、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的薛媛早早地等着了。虽是89年的妹子,但也许是十年的北漂经历,令她看上去还比较沉稳。
说起如何结缘拟音师这个行业,薛媛说,其实很随意。“我们家里人都是搞影视的,姐姐做后期剪辑,哥哥搞音乐,我爸就说‘那你就做音效吧’!”
于是,2007年,薛媛到北京跟随一位香港师傅学习了三年,2011年初拿着妈妈给的2万元启动资金开办工作室。《新版还珠格格》是薛媛接到的第一部影视剧,100多集,片酬不到5万元,而且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我每天的睡觉时间都不到4小时。”
薛媛说,拟音师就是一群给声音变魔术的人,通过她小小的后期处理,观众最终可以不知不觉在银幕上感受到无比真实的视听语言,“但是他们从没意识到这些声音其实统统是假的。都是我们变出来的魔术!”
那么,影视剧里我们以为“耳听为实”的声音,都是怎么“变”出来的?
薛媛现场演示了影视剧中双方握手发出的那种“咯滋”声。只见她拿出一支笔,一张纸,然后将纸卷住笔摩擦,果然“咯滋咯滋”声就出来了,绝对逼真。
再比如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把刀狠狠捅进一个人的身体里。能想象这个捅刀子的声音是如何模拟出来的吗?靠的是西红柿、湿布和水。
好的拟音师一定会在复原的基础上对画面加以想象和设计。薛媛说,西红柿要选择熟透的,这样水分多。在拟音前,她会先想象如果插进去的血流得比较少的时候,那挤一下西红柿也就够了;如果血流得比较多,那么就用“使劲挤西红柿汁儿”的声音;如果流血更多,可能还要再配合湿布和水结合起来。“一个声音有很多拟音方式完成,只要勇于想象。”
薛媛继续举例,面粉加一点盐,撒在地面上,人轻轻踩上去,这是雪地里的脚步声;黄豆加绿豆,撒在铁皮板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产生了雨声;折断芹菜,是骨折声。
而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脚步声,其实模拟起来是最难的。“作为拟音师,我每天都要走很多路,通过脚步声我不仅要走出高矮胖瘦、男女老少的感觉,还要走出每个演员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薛媛说,在拟音棚的时候,她的双脚经常穿的是不同的鞋,高跟鞋、运动鞋、皮鞋等换着来,就为走出不同的脚步声。
在生活中寻找“特别的声音”
薛媛是如何去寻找到这些制造声音的素材呢?从生活中不断去发现、寻找、收藏。
“其实做拟音就跟拾破烂似的,我的拟音棚就像个杂活堆。”薛媛说,当她不在拟音棚的时候,她经常会走上街头去寻找和记录大家察觉不到的或正在慢慢逝去的声音,“我会将这些值得记录的声音录制下来,编辑下来并整理成资料库,以备日后留用。”
大部分人习惯出去旅游时用照片来记录一个城市,而薛媛习惯用声音记录每个城市,用声音还原不同时代。薛媛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的声音,只要留心观察。比如上海有轮渡、黄包车,北京有胡同鸽哨声,成都典型声音是掏耳朵。而这些声音,都被薛媛用手机录了下来。
“未来我想创作一个属于杭州的声音,让大家一听到就能联想到杭州。”
今年想开设拟音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这行
谈及当下影视行业中拟音师的现状,薛媛略显沮丧。据她所知,国内的拟音师还不到一百人,她公司里算上她也才4个拟音师。
“好多人都不知道拟音这个专业,国内目前也没有院校开设拟音课,现在很多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学习。”薛媛说。
为什么这个职业这么“不受待见”?
薛媛坦言,其实做拟音是很枯燥的,比如说模拟脚步声,一个脚步声要反复走,配合人物年龄、性格,还要揣摩人物的心理,很累的,“我的微信步数经常是朋友圈第一名”;另外,学习周期太长,至少2-3年才能入门,这也是国内很多影视公司不设声音部门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拟音师很辛苦。“常常一个影视剧的配音周期很短,我们都要加班加点做,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想要做好拟音这门艺术,真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谈及未来,薛媛希望呼吁整个行业能够真正重视声音,毕竟声音对一部影视剧实在太重要了,特别对拟音的传承应该更加重视。“我希望把这件事专注做下去,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薛媛是这么说的,也打算这么做。
“今年我们打算跟杭州的各大高校合作,开设拟音培训班、公开课,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加入这个行业。”薛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影视相关专业、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加入这一行,将拟音这门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