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交替的时节
尤其要注意感冒这个敌人
冬春之交,冷空气继续流连,暖空气时进时退。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感冒依然是多发的疾病之一。不幸“中招”的我,昨天去医院看病时,就发现患感冒、流感的人群还是很多,身旁此起彼伏的都是咳嗽、清嗓子的声音。
让我们来多了解一点“感冒”这位“敌人”吧。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报道:人的一生中大约会感冒200次,平均每次持续9天,也就是说,人的一辈子几乎有5年的时间要与感冒“相伴”。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那么你知道,感冒一词是怎么来的吗?其实,“感冒”一词最先出现,是在清朝。在当时的朝廷中,如果官员得了感冒、要请假,就会在一本“感风簿”上做登记,这个传统从宋朝就开始了,“感风”的“风”,就是“风邪”“风寒”的“风”。
到了清代,有官员开始将“感风”写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不注意,终于全面爆发了。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大观园里姑娘们得了“风寒”的段落。从曹雪芹的笔下我们也可以得知,古人认为治疗风寒感冒的最佳方法,就是“发汗”。小说中说,有一日清晨,袭人起来觉得身体发重、头疼目胀、四肢火热。宝玉为她传医诊治,医生说道:“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开了方子,取药煎好,刚服下去,就命她盖上被捂汗,等到第二天清晨起来,还真的觉得轻松了些。
推荐阅读
杭州今年将开出28家购物中心 还是主打体验牌 业态占比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