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打造中国最安全城市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法院一直是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所,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立案、调解或是参与庭审,现在在杭州有这样一家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它不同于其他法院大厅的喧闹与嘈杂,这里的各个窗口几乎看不到人排队。该院立案庭庭长潘晓说:“在互联网法院打官司,都是在网上立案,纠纷也在网上解决,所以几乎看不到人排队。”
法官通过诉讼平台在线审理
动动手指 五分钟完成立案申请
自去年5月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试点管辖部分涉网案件以来,截至2018年2月9日,立案553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息诉服判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6天。
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潘晓介绍:“要说我们法院有什么秘诀,那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你打开手机,我教你怎么操作!”
在潘晓庭长的指导下,我用手机打开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不需要繁琐地一条条输入信息,只需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输入身份证号,通过在线的人脸识别,几秒钟之后,实名认证就通过了。认证完成后,再填写完结构化的诉状,上传相应的电子证据,即可完成立案申请。整个操作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
当事人申请立案后,智能立案系统会对案件进行审核,法官也只需要动动手指确认,就可以完成立案。系统同步生成案号,状态即时显示,全程留痕,每一步都清清楚楚。诉讼平台的PC端和手机端是打通的,随时可以在电脑或是手机上进行证据等信息的一键提交。当事人再也不用把厚厚的证据材料打印、公证、邮寄给法院了,大幅降低了诉讼成本。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被起诉了呢?”
潘晓庭长回答说:“我们会通过手机、邮箱、支付宝、阿里旺旺等多种方式进行电子送达。作为被告,一样可以随时在线提交各类证据,举证、质证都能在平台上,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跨国纠纷不再难
常言道,“官司打得起,时间耗不起!”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打官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麻烦事。而互联网法院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帮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型纠纷。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关于互联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去年年底,互联网法院审判第一庭负责人黄忻法官就接到这样一起典型的案件。
当事人李某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了来自德国的进口奶粉,到货后却发现,奶粉上并没有相应的中文标签。在与卖家协商几次不成之后,李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卖家告上了法庭。
经过法院调查后发现,虽然卖家王某发货在国内,但是本人却远在德国汉堡。于是,互联网法院通过阿里旺旺将案件材料在线送达给了卖家。
杭州与汉堡相距8000多公里,要是按照传统的诉讼流程,光材料送达就要花数月的时间,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就会拖得很长。但是在互联网法院,这些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在经历了一番沟通之后,买卖双方分别在德国和内地通过诉讼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德国和中国有着近7小时的时差,因此,每次调解,黄忻法官都安排在下午两三点钟进行。一开始,双方争议很大,互不相让。卖家王某始终认为自己的销售行为没有问题,不愿意做出赔偿。经历一个多月、4次的跨国连线后,双方都同意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随后,黄忻法官还带我参观了互联网法院的法庭。相较于别的法院,互联网法院的法庭显得有些“迷你”。十几平米的房间内,法官居中而坐,两侧没有原被告以及书记员的席位,高清摄像头和电视安装在正对法官的墙面上,用于拍摄和播放庭审画面。
当事人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视频庭审的时候,可以毫无延迟地和法官、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互动,让不同时、不同地的庭审变得轻松、流畅。同时,智能语音系统能够实时地进行语音识别,并随案生成笔录,庭审结束只需要双方点击确认即可。
不仅如此,通过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对于已经确定排期的案件,群众可以申请观看庭审直播。除不得公开的案件外,微诉讼平台还公布了已经审结案件的庭审视频,群众可以点击小程序中的“阳光司法”按钮,随时随地进行观看。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司法置于阳光下,用公开促公正,让司法裁判经得起检验、推敲与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