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龙灯胜会,你也赶去凑热闹了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2-21 19:43   

“欢腾得嘞!”大年初五,车行至萧山区河上镇,身边经过的村民就招呼我们去看“盛会”。

“盛会?什么盛会?”我们有点惊讶。

“我们的龙灯胜会!”村民纠正道。这让我们更好奇,马上百度,才知——河上龙灯胜会早在南宋年间就有,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至正月十七结束,已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雨下得这么大,龙灯还出来吗?”我们还有些担心,来到溪头村,不由得发出一声:“哇!”主会场溪头村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少说也有五六千人,除了河上镇的人,还有很多赶来看龙灯胜会的游客。

旁边的村民小傅说,对于他们来说,看到舞龙,这年才过得充实。读书的时候,学校还专门有由于龙灯制作以及传说故事的课程,历经数百年的这项民间风俗,到现在依然受年轻人追捧。

正说着,开光仪式开始了,由82岁的非遗传承人傅叶茂为龙灯点睛。从今年的元旦过后,他就开始忙碌起来,带着一个平均年龄已过70岁的7人小组,加班加点制作“板龙”(河上人对龙灯的俗称)。

今年的龙头高达2米左右,50多公斤重,造型精致,形象也很逼真,村民告诉我们,每年的龙灯都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好看,当然对手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看完龙头,再来看龙身,它是按统一尺寸由各村参加者精制彩扎,各显其艺。扎好后安装在2米来长,30公分宽的上百块木板上连接起来。在河上的舞龙传统里,每到年关前半个月左右,几个村的村民就会凑份子买材料开始制作,待过了正月初五后就开始舞龙。

开光仪式结束后,巡游开始。打头的是三支高照和三匹彩扎高头大马,还有腰鼓队锣鼓队,数百位壮实青年肩上扛着几百米的龙身,在引领者手上的“龙珠”指挥下,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逗珠,逗龙游舞。

板龙“踏春游走”,一条巨龙横空出世,时而跳跃、时而盘旋、翻转腾挪、栩栩如生,穿过河上老街、红石广场、西山脚,板龙舞到哪儿,人潮就在哪儿,很是“闹猛”。

村里的孩子们,大多知道板龙的来历——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段,撒下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连接起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他能活下来。

当然,这个故事也只是众多“板龙”传说中的一种,这风俗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绵,后来随着南宋的南迁,迎龙灯的风俗也传到江南,也慢慢传到了这个江南小镇。

村民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龙灯胜会的一部分,到了正月十七,是整个河上龙灯胜会的压轴大戏,板龙带着人们的祈愿化为灰烬,完成“化灯”。

板龙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但不同的地区都拥有不用的庆祝方式和制作板龙的技艺,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今年我们见到的“板龙胜会”就汇聚着江南地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表达。

但不管形式多样,表达的主题永远不变——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

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民俗,河上镇制订了传承人保护计划,并在镇中心学校建立传承基地,让孩子们从小汲取民俗文化的精华,让板龙可以舞得更远。

河上龙灯胜会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七,正月初五为“起灯日”,即龙灯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还将进行热热闹闹的巡游活动,直到正月十七“罢灯日”化灯,龙灯活动结束。

另外,今年2月21日—3月3日,在河上镇傅氏祠堂将对龙灯进行静态展示。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裘一佼 通讯员 王军良  编辑:余彦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