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孩数量首超一孩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个结果成为两会热点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二孩数量首超一孩,但仍比2016年减少了63万。“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并未及预期。
省人大代表、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钟晓晓关注到这组数据,也因长期接触女职工感触颇深:“现在是大龄的想生二孩,公司的年轻人反而不愿意。”
这次两会,她专门提了一条建议:政府兜底,发动社会力量解决0-3岁孩子公共托幼服务问题。
而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卫计委副主任郑冰关注的则是杭州市中小学生课后托管的问题,希望将中小学生的“托管服务”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两会”已进行五天。这五天里,记者参与各个界别小组的讨论、翻看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发现“孩子”和“老人”是代表委员们说得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两个关键词,小到0-3岁
幼童的托管问题,大到中小学生的课后托管,还有老年人的精神教育关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几乎每一条都能成为每一场分组讨论的热点话题。
政府兜底
发动社会力量解决0-3岁孩子公共托幼服务问题
钟晓晓说,年轻人不愿生孩子,顾虑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担心影响工作与职业发展,其次是生活成本攀升产生的压力。
“现在年轻人生孩子,基本没时间照顾,双职工更加难,基本都是父母千里迢迢赶来。”钟晓晓说,孩子0-3岁间陪伴照顾非常重要,但又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
上世纪80年代,她在妇联系统工作,不少单位都有自办幼托中心,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幼托中心几乎消失,幼儿园配套的早教中心、幼托班也逐步取消,社会上的幼托机构数量少、价格高,供需矛盾突出。
如何激发育龄妇女的生育积极性,钟晓晓提了一条建议:政府兜底,发动社会力量解决0-3 岁孩子公共托幼服务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讲,今年对全省0-3岁儿童开展早期识别发育风险和发育异常筛查,政府蛮重视这一群体,但还可以更进一步。”她说,0-3岁的孩子意识已经很清晰,需要陪伴和互动。
怎么建、谁来建、建在哪……必须有标准,她建议省政府明确主要牵头部门或议事协调机构,教育、卫计、民政、工会、妇联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出台发展公共托幼服务机构的综合性政策,以及符合浙江省现状的托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标准。
爸妈还没下班 中小学生的晚托班管理
要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停不下来。”昨天下午,在省妇联的小组讨论当中,中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成了18位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卫计委副主任郑冰,曾在2016年参与过关于杭州市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情况的调研,对于目前课后托管的现状和问题,她再清楚不过了。
通过调研,郑冰发现,如今杭州的课后托管大致有两种形式:有的城区将学生继续留在学校里,由值日教师托管;而有的城区与社区或公益组织合作,将学生移往校外托管。“我们主张还是将学生留在学校里,这样更加安全。但是这样会延长学制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这段时间内的责任主体就不明晰了,如果出了事情,谁负责呢?”
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的问题。学校老师工作任务已经很重了,人手本来就不够,而现在在托管班值日的老师,要么是志愿服务,无任何费用补助,要么发放象征性的补助,相当于没有。这样仅依靠教师道德自觉的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
对此,郑冰建议,1.将“托管服务”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要进一步提高开展“托管服务”对促进社会和谐,对于保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进一步完善晚托班管理的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投入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学校开展“托管服务”。
2.扩大校方责任险、实施弹性在校时间制度,建设开放式校园。要从扩大校方责任险的覆盖范围、推广学生意外伤害险、减轻或免除非学习时间在校风险的行政责任等方面,创造条件实施弹性在校时间制度,预防因学校禁止学生提前入校或强制离校导致的安全风险,杜绝该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人员、经费短缺等瓶颈。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人社部门解决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工作性质界定、绩效认定、经费补助、收费许可等相关问题。
小小年纪就架起了眼镜、肥胖率高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要全社会重视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沈小玲,是连任三届的“老代表”了,从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今年已是她当代表的第11 个年头。从事教育行业的她,对教育方面的关注度格外高,曾在省人代会上大声疾呼为学生“减负”。今年,她又针对全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情况提出了“关于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建议”。
小小年纪就架起了眼镜、肥胖率高、大学生的体力素质持续下降……这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体质问题,都是沈小玲目前看到的现象,“现在的孩子,大多营养不错,但是一遇到力量型的运动,我们就发现,其实他们的身体可以更强壮。”
沈小玲提出一个观点:“不生病≠健康。”她说,现在大部分学生表面上虽然不感冒、不生病,但是有运动习惯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应付升学或者考试,比如为了中考突击一阵子,中考结束了就再也不运动了,这对于强健体质依然没有帮助。”
她还举例,有一次到美国学校交流访问,发现美国校园的墙壁上贴的不是“成绩优异的孩子”,而是校园内的“体育明星”海报——跑步第一名、球赛获胜者等等,“校长告诉我,这些都是在与其他学校进行体育赛事中获奖的学生,现在作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沈小玲认为,这就是在全校形成“崇尚运动”之风的重要性。她说,学校可以在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方面应给予重点保障,如果把一种体育项目的参与变成习惯,就会得到持续的运用。比如,规定青少年必须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并能随时进行运动;定期举办青少年全员参与的运动赛事,树立身边的青少年体育明星榜样,并在一定范围内广而告之。
沈小玲认为,增强身体素质,并不会占用提高成绩的时间,反而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因为体魄强健了,才能应对各种情况。“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会受益终身的。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强调:全民健身,健身这件事,就应该从孩子抓起,每天锻炼一小时,就能获益一辈子。”
沈小玲还提出,可以有效地使用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每年,各级部门都会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可公布后就不了了之,没有奖惩措施。”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反馈给当地政府,要有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措施,达成目标的具体要求,不能满足于与前一年持平的成绩,应每一年都有体质健康持续进步的目标,对体质健康排名后位的单位、学校、区域要有整改措施,并能监督落实到位。
杭州主城区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口
亟须加大对老年人精神教育的关怀
省人大代表何军,是慈善团体公羊会创始人。2014年,他创办的公羊会公益大学,将目光投向了杭州市老年群体。公益大学在市区多个社区里开展另类的“老年大学”,也因此让他看到:“老年人的精神关怀问题,已经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而日趋严重。”
他提出一个数据,目前杭州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大于170万,在上城区和下城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大于30%,“也就是说,主城区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此次参会,何军提出了“关于加大对老年人精神教育关怀的建议”,其中谈到:
浙江省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是衡量和考验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而老年精神疾病和孤独一直是困扰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老年人文化精神教育并未列入教育部门的体系当中,各级老龄委和民政部门面对城乡差别和人群差异,也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在街道和社区开展面对普通老龄群众的特色化课件教育。
何军说:“现在所谓的‘空巢老人’,与以往概念不同,他们往往生活条件不错、有一份稳定的退休收入,而子女忙于工作,虽然吃穿条件都挺高,但是精神生活却乏善可陈。”他觉得,“智慧养老”很重要的一部分,就体现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上。
“我相信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能鼓励社会办学机构以项目创投的形式进入社区,创办特色‘老年学堂’,对于改善我省老年人精神教育水平、提升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质量应该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