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女博士 深藏在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1-25 07:57   

30岁,单身,4年不发朋友圈

寂寞时一个人唱梅艳芳

和她谈了两小时,记者把自己手机游戏全删了

王若菊的微信头像。2014年11月在布拉格。

2014年11月,在巴黎的一家西餐厅。

王若菊是我采访中认识的一个姑娘,虽然当时她不是我的采访对象,但她一直在我心里搁着,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这个——跟她聊天两小时,我突然猛醒,把手机里藏了三年的游戏,全部删掉了!

王若菊说她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开始我还有点不信,因为反差太大。她2015年9月来杭州,深藏在下沙一个写字楼里,做着与她学术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开淘宝微店,做大码女装。

做大码女装并不是因为王若菊自己很“大码”。她身高1米60,八十几斤重,精瘦,今年刚好30岁,单身。综观她的小半生,王若菊以这种方式与杭州交集,是“意外”也暗藏了几分必然。

[1]

王若菊的本科,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在长春。211重点),专业:资源环境及城乡规划管理;硕士是保送的本校,专业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读的是英国剑桥大学,专业方向:城市规划制度的角色及反思。

王若菊有微信,四年了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十几天前,她又注册了微博,也没有发过一条内容,没有关注,没有粉丝。

问她,和同学来往吗?

“基本不来往……读博士的同学一半留在了国外,一半回国了,多数在高校当老师,也有在大公司的,自己创业的很少……都过得很好很好。”

王若菊说:“她的好朋友只有一个,是个初中同学,在香港工作。”

[2]

王若菊小时候不是学霸。

她出身吉林长春一个教师之家,成绩一直处在中上游。因为是独女,不太想离开家,她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

进了大学,她喜欢学习了,自己分析原因,“全班36个同学,女生29个,女孩子都想在女孩堆里出挑一点,大家都很努力,心很静,学习气氛就浓了起来。”最后本科班36个同学,出了8个博士。

王若菊本科保送本校研究生,这一段没有什么故事,连个恋爱都没有。有波澜的,或者说真正的“求学之苦”,是她屡考屡不过的留学语言关。

这个时候的王若菊已经没有了退路,她认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专业背景,以硕士的学历在国家高端领域寻找到理想职位是比较吃力的。

她要继续筑高自己。

2008年1月,王若菊悄悄报了北京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昌平区,很偏僻,她日夜学习,20多天,天安门、王府井都没去过。

每天看近千个单词,走着、躺着、吃着,都在看。她把GRE词汇红宝书背了70多遍!

努力考了三次雅思,最后一次分数最高,7.5分。

过了雅思,她登录剑桥大学官网,找到一个面善的老师,发去电子邮件,阐述自己的专业背景,提交自己希望的课题方向,她被录取了。

2010年10月王若菊去了剑桥,2014年10月取得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博士学位。

“读研是公费,读博士要钱的。一年学费10万元人民币。”一部分由父母提供,一部分靠自己勤工俭学。

[3]

书读完了,总要做事情了。干什么好呢?对于一个留英博士来说,也是两难选择。

2014年春节后,王若菊从英国飞赴北京,找到一家经营旅居养老的公司当实习生。

她是在网上找到这家公司的地址的,然后直接推门进了老板办公室,自荐。

“我跟老板说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我不要钱,在这边干点活锻炼锻炼。”

5个月后,实习结束。本来实习生没有工资的,后来老板想了想,还是给了她报酬。“大概看我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吧。”王若菊说。

问她,为什么忽然对养老感兴趣?

“我是从爷爷奶奶身上看到的,这个市场前景很大。我家都是单传,今后服侍老人的担子很重呢。”

人生的转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

一次,王若菊做了一个方案,老板看了,动了心思,独立投资王若菊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当总经理,从此她和老板成了合伙人。

新公司的运营在安徽合肥。他们的合伙关系在2015年底终止。王若菊当了一年多总经理,有工资有股份,退出来后,拿到一小笔钱。

这是她的第一桶金。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罗传达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王若菊是我采访中认识的一个姑娘,虽然当时她不是我的采访对象,但她一直在我心里搁着,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这个——跟她聊天两小时,我突然猛醒,把手机里藏了三年的游戏,全部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