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余杭区3977户回迁安置户住新房绽笑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1-16 08:48   

黄国兴指着房子说:“9楼那套就是我家,160平方米。”

今年两会即将召开,本报今日起推出2017年民生实事回眸系列报道,围绕去年两会明确的八个方面民生实事以及年中推出的“10+X”惠民新政等让余杭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事”,听听受益群众述说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冬日的金色阳光和煦地洒在墙面,窗台上的小红旗迎风飘扬,不时有保洁人员、装璜小车迎面而过,熟识的业主站在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上热络地聊着家常……昨日一早,星河路以东的万陈花苑已是一派生机盎然,一幢幢新楼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里的1600多套新房迎来了原万陈社区等地回迁安置的新主人。

南苑街道西安社区209户回迁安置家庭共摇得434套新房,统一安置在星河南路“水汀人家”小区;东湖街道乾元社区98户回迁安置家庭共摇得434套新房,统一安置在五洲路以北的乾南嘉苑小区;闲林联荣村110户回迁安置家庭选到了心仪的安置房……随着一个个镇街一拨又一拨的摇号选房热潮,我区回迁安置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回迁安置3977户,完成率达到114%。同时超额完成2017年度杭州市下达我区回迁安置“清零”目标任务的115%,完成回迁安置15704人,其中在外过渡5年以上的11677人,完成安置人数排列全市首位。

民生为先 推陈出新享“特权”

为确保回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我区采用提前启动回迁安置流程的工作方法,将回迁安置工作和项目建设并轨推进,变串联为并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提前做好分房方案,待竣工验收后,直接进入分房模式,做到先纸上分房后实际分房。同时,各镇街因地制宜,以民生为先的理念,安置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做深做细。

东湖街道万陈社区等地440户回迁安置户安置在万陈花苑,24幢高层有160、120、80平方米三种户型。万陈社区7组的黄国兴一家分到了四套房子,一套160平方米,另外三套都是80平方米。

在19幢2单元902室,记者看到,80平方米房子户型紧凑,虽是中间套却通透明亮。令记者意外的是,新房里面电线地坪都已铺好,而按照计划,去年12月底摇号选房,这几天整个小区才开始陆续正式交房。

黄国兴解开了谜底。他告诉记者,在摇号选房当天他就拿到了这套房的钥匙。在这次安置中,万陈社区每户回迁安置家庭都可以享受这种“特权”——选一套房子提前拿钥匙。

“主要考虑到马上要过年了,希望回迁户尽快装修,能在新房里过上春节。”万陈社区书记胡正荣说,分房前不少在外过渡的村民反映租金上涨,而合约大多在10月就到期,全年续租不合算,社区将情况反映到街道后,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这个方案。

“这样为我们装修争取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算下来离过年还有40多天,简单装修一下赶在春节前入住。”黄国兴告诉记者,现在这套房子是暂时给母亲住的,对面14幢9楼还有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年后精心装修下,有可能到时让母亲再搬到那边去。而他自己一家已在绿城蓝庭买了房,另外三套80平方米的准备出租。

“很满意。”这是黄国兴对于此次分房的评价,“政府工作做得细,我们百姓受益。其他不用说,这种高层大家喜欢中间楼层,社区领导、小队长、社员代表很多人的房子都在顶楼或底楼。”

多方保障 多元安置有“智慧”

今年元旦刚过,区住房保障办安置管理科科长沈国明、副科长张丽等就“下乡”了,两天时间到15个镇街抽查了15个小区。像这样的抽查,他们基本上每月就有一次。“除了径山、鸬鸟、百丈、黄湖这几个西部镇街,其他的我们经常跑。对已交付小区,着重就小区管理、消防安全排查等进行检查。”除了加强安置小区的后续管理,他们“下乡”还有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上门送服务,帮助各镇街解读政策、协调解决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回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在回迁安置过程中,我区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通过“智慧安置”系统操作,让安置资格确认全程网上留痕,确保公平、公正,并为镇街、部门两级安置资格审核建立精准、方便的“管道”。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安置并录入智慧安置系统6373户。

破解剩余房源处置难一直是我区探索回迁安置的新途径,塘栖镇利用春满小筑、水岸锦城、锦绣名邸等小区的剩余房源,去年已连续安置两批40几套剩余房源,这些天即将启动第三批130余套剩余房源的安置。剩余房源安置不仅实现了拆迁户的“零过渡”,还活跃了房源实现互通流动。据了解,截至去年10月底,全区已去化剩余住宅房源2564套。

回迁安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区多高层公寓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截至去年12月底,已完成开工126万平方米,单体竣工263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李雪红 文/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