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起床,买菜前去公园溜达一圈;吃完中饭,下午1点半准时到街道文艺活动中心跳舞;下午3点还要去合唱团报个到,亮亮嗓子唱上一个钟头;接着再回家做晚饭。这是家住北山街道上保社区的沈阿姨的一天活动日程,悠闲而充实。
在杭州,像沈阿姨这样,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兴趣爱好广泛的老人,比比皆是。去年本报与老龄工办联合举办的“潮爸妈社团”评选中,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戏曲太极……涌现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老年文体社团,同时老年大学也呈现出报名火热,一座难求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而且也对文化养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文化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和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养老上,提出新任务、落地新举措。
新建活动场所
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
广场舞没地跳、社团活动没场地开展,老年活动场所缺乏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为解决这一难题,杭州将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快相关基础设施,特别是社区(村)老年体育设施的建设。
通知要求,各区、县(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区、县(市)级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规模应不少于5000平方米,新建街道(乡镇)级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规模应不少于2500平方米,为老年人开展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首先打好设施建设的基础。
有场地做基础后,组建各类老年人体育组织,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推出简单易学、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健身项目,推广和普及科学文明的健身方法,促进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可以去文化宫、图书馆逛逛
也可以上老年大学听课
去年9月底举行的第五届市老年健康文化博览会,吸引了五万市民前来逛展,其中到场主体就是老年群体。
由此,接下来我市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文化博览会、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机制,培育提升文化养老品牌;另一方面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文化宫(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和体育健身等公共场所,加大文化惠老力度;同时制作推广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栏目、剧目、戏曲等文化产品,为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老年学员连夜排队,凌晨时分等候室已经人满为患了,连操场上也站满了人,估计有上千人。”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副校长屠小燕回忆起曾经老年大学热火朝天的报名场景,仍记忆深刻,“这也反映出老有所学层面上的强烈需求。”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通知要求有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发展,构建面向基层、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60%以上的街道(乡镇)建有老年学校,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以上。
鼓励老有所为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养老
G20峰会时,一群群老年志愿者穿上红马甲,走上街头巷尾做志愿服务,在让众人点赞的同时,老人们也收获了内心的成就感。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老有所为的进取精神,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同样关键。通知中,鼓励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服务,尤其鼓励老年人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发展文化养老,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注入。通知中明确了,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养老的活力。
在培育发展文化养老产业方面,杭州将以承办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为契机,结合“健康杭州”建设,创新老年体育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老年体育产业、老年休闲娱乐业发展,提升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