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做评审。记者 严嘉俊 摄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我心目中的杭州2050”大型城市总规建言献策征集活动
一个月收到1935条建议意见 回收5102份问卷调查表
很多具有启发性 将融入到城市总规编制中去
杭州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将在2020年到期,目前杭州正在进行面向205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限为2021年到2035年)编制启动的准备工作。
去年12月4日,杭州市规划局通过都市快报,向杭州市民发出一份邀请函,诚意邀请每一位市民参与到总规的建言献策当中来,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出出点子,提提建议。
截止到1月7日,本次大型建言献策活动累计收集到建言献策表6154份,其中具体填写的为1052份,共1935条建议;问卷调查表5102份。
1935条建议,经过规划部门筛选后,挑选出了100条。
昨天上午,由资深规划人士、媒体人、热心市民代表所组成的7位专家评审团,再从100条中评选出了最终入围的16条“金点子”,并现场投票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有人一口气写了40页建言
有人引经据典、数据确凿
一看就是花了大功夫
翻阅市民们的建议,震撼,钦佩,再加感动。
杭州如何加快国际化,打造世界级城市;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中清晰自己的城市定位;如何和绍兴区域协同,加快一体化;
拥江发展应该怎么拥、如何进一步加快富阳等周边区县市进一步融入杭州主城区、之江一带是否打造一个文化艺术园;
杭州的快速路网如何布设、轨道交通网哪里还应该加密、城市拥堵怎么缓解;
历史文化如何保护、南宋皇城下一步如何申遗、如何建设大运河景观公园。
……
1935条建议涉及杭州方方面面,有人一口气写了40页;有人列了25个项目,分门别类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还有的市民文字表述不够,再画来手绘地图,城市布局、道路走向严密完整。不少建言献策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数据确凿,一看就是花了大功夫。
这次获得一等奖的朱人义,曾经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原杭州大学)就读,一直很关心杭州发展。
2014年时,他就通过市长信箱,提出“杭州需要定位为国际化大城市”的建议。这次建言献策,他再次提出,杭州要按照国际化大城市的规划构思,打开杭州大门,建议规划打造“之江音美体文化大湾区”、紫金港路大学一条路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范围、功能设定和布局设计等。
关于拥江发展,他提议以“三江两岸”为发展总轴,沿轴纵深推进并向两侧展开,全线畅通“三江”水道,打造“两岸”滨江陆道,以水陆交通为经线,以文化交流为纬线,打造出国际化新杭州。
这一建议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不少专家提出,这一点和目前浙江省打造“大湾区”的规划方向很接近,具有前瞻性。
很多建议具有启发性
合理的建议意见将融入到
新的城市总规中去
“规划部门和媒体联合,征求市民建议于先,制定杭州发展规划于后,可以说在杭州是第一次,体现了新时代新作风,表达了新一轮城市总规的编制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提高杭州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感。”昨天,专家之一、原浙江省轻工业厅高级工程师陈裕新在专家评审现场这样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孙娟,也是这次专家评审组专家之一。她曾经参与过上海、南京、宁波、武汉、杭州等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城市总规工作。
孙娟这几天正在杭州进行城市总规编制的前期评估和战略调研,通过这次活动,她说充分感受到了杭州人对于杭州的热爱。
“通过这些建议,可以看出,许多热心的杭州市民胸怀杭州,视野开阔,提出的建议有细节有情景有大方向,非常匹配城市发展大格局。”
她表示,在对于杭州的产业布局上,原本大家都看重虚拟网络产业,毕竟杭州现在是移动支付之城。但是就有从事网络行业的市民提出,光靠网络产业风险较大,在产业格局之路上,要虚拟产业和实业一起发展,虚实相交。这一点,对专家组来说,非常具有启发性。
接下去,杭州市规划局将会对所有建议进行分类,一些合理的建议意见将融入到新一轮的杭州城市总规编制当中。
获奖名单:
一等奖 朱人义
二等奖 陈晓伟 曹育麟
三等奖 俞佳君 陈晔 章瑞华
入围奖 黄水根 林霖昌 薛国华 夏秋霖 金和章 路善达 何春光 高越晗 孙家沪 方菱萍
没有到现场的获奖者,请将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ghj.zhanlanguan@163.com,电子邮件名称请注明“建言献策获奖”,联系我们领取奖状和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