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的主要是走亲戚的老太太们,每天的乘客基本是个位数,为此每年要贴20万元
龚子皓 制图
一大早,黄顺明师傅就握着方向盘,把车子开上了乡野公路。空气清新,远山逶迤,山头白雾袅袅恍若仙人居处。四野一片苍翠,五颜六色的野花盛开,壶源江水清澈见底,干干净净的柴雅线公路上并没有其他车,也不见路人。
他说,昨天还算多的,他的车上载了5人,前天只有3个,大前天只有2人。
52岁的黄师傅开的是一辆特殊的农村公交车,在桐庐叫K35路,是连接了桐庐新合—浦江檀溪—诸暨马剑的一辆环线公交车。一天两趟,全程一元,一趟一小时。一天乘客常常不超过10个,所以,这趟车是新合乡每年出资20万来补贴运营的。
新合乡位于桐庐县东南部,檀溪镇位于浦江县北部,马剑镇位于诸暨市的最西端。
看出来了吧?这条公交线路,连起来的是浙江省的三个地区,也是这三个地区互相接壤的三个乡镇。昨天,是这条线开通100天。
黄师傅知道,他开的这辆农村公交,虽然乘客不多,对乘客们来说,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童奶奶:牵着孙子回娘家可方便了
公交车在“荡江岭阻击战”纪念碑这里停下,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从边上走出来,一手牵着孙子,一手拎着一个纸袋、一个篮子,高高兴兴上了车。
这里没有站牌,是大家默认的一站,住在周围的山民都到这里来上车。
看到车上有司机以外的乘客,她很高兴,从装得满满的篮子里摸出新做的冻米糖给我吃,还说着当地方言。
司机黄师傅说,“她叫你不要客气,拿着吃,多吃点。”
这位童奶奶是嫁到桐庐新合引坑村这边的,娘家在浦江檀溪镇的大梓村。别看她头发花白了,娘家还是要回的。
“我爸爸妈妈是没了,娘家还有个弟弟哎。”童奶奶高高兴兴地说,娘家是不远,也就三四里路,但是抱着孙子、拎着东西,走起来就有点吃力,年纪越大越走不动了。
“好,这辆公交车好,我现在可以少走很多路……”老奶奶的话很质朴,“车来得很准时,就算我不知道几点钟来,媳妇们手机搜一搜都会告诉我,可方便哩。”
马大姐:一个半小时的路,15分钟能到
公交车是环线的,车到新合的雅坊村,又上来了马大姐。
马大姐是刚刚从儿子的家里出来,要回到诸暨马剑镇的龙门脚村去看自己的老“闺蜜”。
活泼爱笑的马大姐拎着好几个索面的盒子,她告诉我们,新合每年农历十月半过了就开始做索面,最近还刚刚搞过索面节。有了这个公交车,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赶过来尝尝今年的索面,那天真是比往年的过年还要轰动呢。“我原来要走一个半钟头!现在公交车一开,15分钟我就到了。”
开车时表情严肃的黄师傅听到这里,不自觉地也展开了眉头,有了一丝笑意。黄师傅告诉我,这条公交路线就主要是为这样的老太太们开设的。这三个地方分别属于桐庐、浦江、诸暨,但是村民们婚嫁来往、购物办事、求学就医的很多。现在年轻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们走亲戚就成了一个问题。空手走上三四里路还好,拎东西、抱孩子走亲戚,加上不懂用手机上网、不会叫网约车,对老人们来说,吃不消了。
钟志平:终于不用骑电动车上班
一元钱的公交车,打通了三个县市之间的“断头路”,这是钟志平没想到会有的好事,也是三地山民们想不到的福利。
钟志平是新合乡引坑村的村民,因在浦江县檀溪镇开了个小商店,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浦江檀溪和新合。
“以前都是骑电动车去上班的,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很冷,下雨天的时候也很不方便,现在可以坐环线公交进行一次换乘就能到达目的地了,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不用奔波吃苦了,他对这条公交线十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