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的老院区,我们等候全新的你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2-10 06:27   

市一福院即将迁至仁和工业园区临时过渡

搬家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她见了“最后一面”

社会爱心人士与福利院老人交谈。

市一福院老院区园景。(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12月8日上午,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下称“市一福院”)举行了“心无间,爱无疆”宣传开放日活动。这样的开放日,以前曾举办过无数次,可这一次有点特殊——这是42年的老院区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最后一次见面。

为了响应良渚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要求,位于余杭区瓶窑镇凤山村的市一福院老院区即将搬迁,进入仁和工业园区临时过渡。当天的开放日中,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单位代表参观了老院区,与院里的服务对象交流,并欣赏了康复学生的文艺演出和爱心作品展示。

42年,市一福院老院区里发生过太多故事。临别依依,那些曾经的感动又涌上大家的心头。

这个家让他们稳稳地站了起来

阮成曾是市一福院的服务对象。因患小儿麻痹症,他的左腿萎缩,但他仍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身边的小伙伴,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虽然我行动不便,有福利院亲人们的关爱和支持,我靠着健全的双手,一样能够自立。”他说。

高考那年,阮成以高出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福利企业工作,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事业稳定的阮成也渴望爱情,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2012年,他与一位同在市一福院生活的姑娘喜结连理。阮成的妻子身有残疾,只能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但她与阮成相扶前行,这让阮成更加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小两口有自己的安身之所,市一福院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申请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在工作人员和小伙伴的帮助下,小两口凑齐了买房和装修的钱,如愿住进了温暖的小家。入住新家不久,他们的女儿小雪出生了,小家庭迎来了新希望。

对于如今的阮成来说,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2022年,冬季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经选拔,阮成入选了高山滑雪项目的集训,这意味着,他将有机会代表中国摘得该项目的奖牌。

江建和阮成是发小,一起在市儿童福利院长大,后来又先后转入市一福院生活。和阮成一样,江建也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却同样具有过人的运动天赋。2010年5月,在阮成的推荐下,江建进入省射箭队训练,技术提高得很快。2011年10月,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杭州开幕,江建作为火炬接力最后一棒的运动员,亲手点燃了残运会圣火。赛场上,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稳定的发挥,取得了W2级复合弓50米项目冠军,为浙江省摘得该届残运会首金。随后,他又获得复合弓团体淘汰赛和复合弓个人淘汰赛两块银牌,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一时间,江建成了红人,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市一福院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引路者和坚实后盾,我的成功,离不开身边人的鼓励和帮助,离不开社会的抚养、国家的培育和学校的关爱。”面对镜头,江建曾这样说。

成功之余,当年将他放在火车站便悄然离去的父母仍是江建心头的一大遗憾,他通过媒体表达了寻亲的强烈意愿。一对温州夫妇看到寻亲信息后,怀着愧疚来杭认亲。经DNA鉴定,他们确系江建的亲生父母。在时任市一福院院长王荣富的撮合和鼓励下,江建和父母第一次吃了团圆饭,第一次喊了“爸爸妈妈”——他终于回家了……

5年后,这个家还会搬回瓶窑镇

市一福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杭州大旱,粮食歉收,饥荒疾疫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不仅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还将官米减价平粜,更捐出自己的俸银50两设立了安乐坊,请医官为百姓诊治,3年中治愈了近千人。安乐坊就是市一福院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兼具医疗和慈善性质的机构。无论后来朝代如何兴替,安乐坊的名称如何变换,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一直传承了下来,并在市一福院得以继续凝聚、传播。1975年,市一福院搬到瓶窑镇凤山村院址。

如今的市一福院是杭州市本级唯一一家承担“三无”人员收养安置职能的成人福利机构,该院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我市主城区“三无”孤老(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以及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市儿童福利院年满18周岁的孤儿、市救助管理站查找无着的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这些服务对象有90%以上存在精神、智力或肢体障碍,部分精神、身体疾病较严重的服务对象甚至具有破坏性和传染性,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市一福院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服务,并对他们进行身心健康管理、提供教育娱乐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集护理、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于一体的收养安置平台。

据了解,市一福院新院区规划建于瓶窑镇凤都村,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设床位800张,建设工期预计为5年。新院区建成后将成为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社会福利机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童晓翡 记者 史洁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