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发布2017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并宣布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杭州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十一年入选“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城市。
杭州再次捧回“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
《2017中国城市幸福感调查报告》992万份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是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此外,教育、医疗、交通、养老、公共安全等硬性指标关注度逐年增加。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11年,得到了专家学者、城市管理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此次与杭州一起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的,还有成都、宁波、南京、西安、长春、长沙、台州、铜川和徐州。
杭州是一座幸福感聚集的城市,在全国城市当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此次连续第十一年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充分展现了杭州“人间天堂”的魅力。
副市长王宏应邀参加论坛对话,交流介绍杭州幸福感城市建设亮点。
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改善民生,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民主。近年来,杭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引领幸福感城市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每年推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让市民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作为创新活力之城,杭州坚持用互联网科技带动智慧民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解决交通拥堵等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杭州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最近央媒对杭州的夸奖应该能够加深我们对杭州幸福感的理解,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
文明高度
12月1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面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文章《杭州 文明高度是这样筑起来的》,深度解读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聚变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文中写道:
到杭州的人,几乎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里不但山水秀丽,干净整洁,这里的人也分外“美”——
斑马线旁,行人想过马路,车辆会停下来礼让;坐公交,人们排队上车、低语交谈;遇到困难,很轻松就能找到志愿者……无需讶异,精神文明建设正在杭州出现聚变效应。近年来,杭州各行各业涌现7名全国道德模范、130多名省级和市级道德模范、1.9万余名各级各类“最美人物”。
精神文明建设的聚变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城市发展需要积累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积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这样的理念指引,有数任主政者不懈的坚持,杭州不断刷新城市文明高度。
全科优秀生
11月19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一流城市”的魅力在全面发展——杭州的“全科生”案例分析》。
文中说:“很多人提出,不要看重‘一线’、而要建设‘一流’。真正称得上一流的城市,是‘全面发展’的城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推动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全面发展,做一个‘全科优秀生’。”
文章赞誉:“近年备受聚光灯照射的杭州,并不是传统的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但却越来越具有美誉度,其奥秘正在于杭州一直聚力‘美丽’打造宜人环境”文章对杭州在历史和现代、城市和乡村、经济和文化、建设和治理之间不断探寻、定位“最佳人体舒适度”给予肯定,称之“造就了这座江南名城的独特韵味”。
展示中国法治形象的窗口
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纷纷聚焦杭州北山街84号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人民日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让制宪修宪的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可听、可看、可讲的中国宪法故事,生动再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五四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已经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国法治形象的良好窗口。
新华每日电讯:“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在举办的《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围绕宪法这条主线,将把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历史进程,变成可听、可看、可讲的中国宪法故事。
创新发展 杭州经验
11月16日、17日、19日、20日,经济日报在头版连续推出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城市对话•京沪深杭拼创新”专栏文章4篇,围绕创新驱动,报道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4座创新型城市在机制改革、市场配置、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系列文章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杭州在推动信息产业及“硬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网站聚集、小镇经济平台经济的孕育、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孵化及产业“附能”、区域经济辐射等方面的“杭州经验”。
厕所革命
12月3日《新闻联播》在“厕所革命:一项国家文明工程”栏目采访了杭州的“第三厕所”及市民的积极反响。
宋城景区充满“艺术感”的公厕洗手池
其实,杭州在厕所革命方面做的还有很多,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区范围内,纳入城管统一分类管理的公厕数量共1627座,厕位达19985个,主城区已基本形成“10分钟如厕圈”。2017年,杭州通过改建、扩建、翻建等方式,计划提升改造公厕70座,目前已完成65座,年底前竣工验收合格后,全部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