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杭州期待
人物:钟黎明,杭州市十佳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新闻奖得主,2012年开始用相机记录打工者生活,拍摄图片超40万张。希望用这种不被时间磨灭的形式,呈现外来务工者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并唤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习近平总书记说,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外来务工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城市最具生机活力的建设者。如何让他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老钟5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拍摄一群从农村进城的打工者。
老钟在2011年刚接触摄影时,和大多数人一样,都热衷于拍风光。但之后他却“迷”上了拍一类特殊群体——在建筑工地、高铁、地铁建设点干活的外来务工者——至今他拍摄的60多万张照片里,有40余万张属于他们。
老钟说,外来务工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群体。“现代城市在高速发展,他们承担着大量城里人不愿意干的重活、累活、险活,但生存状态长期不被人关注。”
曾经,看到十几个人挤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工棚里一起吃住,老钟感到十分震撼。“他们有着怎样的艰辛、苦恼、憧憬与快乐?”渴望“让大家了解外来务工者真实生活”的他,决定用镜头记录当下。
齐腰深的污水淤泥中,工人徒手用斗框将淤泥运上地面;在沸腾着铁水的高炉前,工人们边干活边不时躲避着周围喷溅的铁花;在方寸之地,暂别了工作辛劳的一家,享受着片刻闲适……老钟的镜头里,定格了他们的百态人生。
他对自己拍摄过的照片谙熟于心,往回翻看时,一下就能回想起照片里的人物故事。
有一位来自湖北省枣阳市的小伙子彭治超,老钟跟拍了4年。“他家境贫困,但立志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奋来改变命运。”老钟说,小彭先在地铁打铁关站工地打杂,后来通过努力当上了钢筋劳务队队长,就把老爸和同乡都带到杭州一起打工赚钱。他最大的希望是,好好培养儿子,将来送他出国留学。
有个来自黑龙江的90后小伙子,说不管能赚多少钱,就想出来开开眼界,以后想回老家当村书记;还有木工老魏、老蒋一家,梁胖子、陈老头等等。按老钟的话说,这些人虽然生活艰苦,但非常简单、善良,很容易满足。
老钟认为,记录下的这些影像,将来可能会有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在他看来,拍这类群体无需讲究太多摄影技巧,也不用考虑拍摄设备是否高端,但感情因素却是最要紧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工人的生活,拍出来的照片就不会生动。”
事实上,老钟和许多打工者都交了朋友,除了将拍摄照片寄给他们外,有时也会到他们的工棚住上一晚,给他们做“访谈”。生活上他也会尽量帮忙,比如帮买车票、送衣物等等。平时在工地上,工人们见他来,会笑着打招呼,“哦,来啦!”好几天没看到他,还会给他来个电话,问问近况。
工人们的信任让老钟希望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些什么。为此他曾发表论文,针对法院处理拖欠打工者工资案件的难点问题,提出许多对策。
老钟说,从外地来的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很多无法享受到本地市民的待遇。他希望社会更尊重外来务工者这个群体,也希望政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这类群体,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