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个石碑标有奇怪数字 西湖棋盘山上隐藏坟冢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28 08:23   

文保部门:初步分析为清代墓葬群,已被新列为杭州市文保点,后续将进一步勘查考古

丁云川在家中,展示自己就棋盘山“野冢坟”的研究成果。

山道旁的石碑上刻着“右三百五十八号”字样。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附近,西湖棋盘山上的草木茂盛处,竟然隐藏着千座坟冢。

昨天,从杭州市园文局、杭州文史爱好者丁云川先生处传来消息,这千座坟冢作为清代墓葬群被列为2017年最新梳理出来的杭州市文保点之一。

清代墓葬群首现真容,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藏身此处?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跟着杭州市园文局相关工作人员和丁云川前往踏访。

青石碑大小如“铅笔盒”

粗略计算有将近1200块

棋盘山墓葬山头距离最近的双峰村村民家不过10分钟脚程,山脚下是闹市,石块铺就的便道上了坡就没有了,倒是野猪、蛇类等常常在附近出没,周围草木森森,昨天的暖阳几乎洒不到山路和坟冢上。

领路的丁云川先生今年76岁,他是杭州历史学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士。20多年来,他走遍西湖环山,寻找名人墓葬。

在一处“谨防野猪夹”的提示牌处,丁云川转入一条蜿蜒向上的小道。小道坑坑洼洼,不时覆有倒伏的枯枝败叶。行进不多久,丁云川指着小道右侧草木掩盖着的一块石碑说,“这就是了”。

最先被发现的石碑埋在土中,青石材质较为粗糙,石碑正面刻有序号,露出地表20厘米,厚度不足10厘米,宽度10多厘米,可以一手握住,体量跟小朋友用的铅笔盒差不多。丁云川说:“下边的石碑很多已经在之前被破坏了,再往山上走会多一些。”

山道一路蜿蜒向上,两侧的石碑也越来越多。石碑埋在土中,碑后有比较规整的石块,半人左右高,碑前依稀可见平整的台面。不少石碑上的字迹已经难以辨清,还长满了青苔。

一路走来可以看出石碑群循着山势而上,大致如梯田般排列,沿着小道分为左右两侧,碑后都有垒就的石块。

钱报记者发现了一排9块较为完整的石碑,靠近路旁的石碑刻有“右四百O六号”字样,九块石碑刻的都是简体字。越往山上走,石碑的序号越大,记者向棋盘山高处继续寻找,能够辨认出左右两边的石碑,有一块编号是597,另一边的一块也是500多,粗略计算,这处石碑群有将近1200块碑。

“这么大规模的石碑群,还带着序号,真的很少见!”丁云川说。

爬山爱好者发现墓葬群

九旬村民说父辈往事

那么,这一处神秘的石碑群究竟是如何发现的呢?

2016年5月的一天,丁云川的同事何江来到棋盘山登高健行,一片荒山中,何江突然发现了一排排的石碑,上边还标着序号:“左XXX号”、“右XXX号”。他立即邀丁云川一起探访。经过仔细勘察,丁云川发现石碑都矗立在驳过磡的石磡上。根据碑群的规模形式,丁云川当时猜测可能跟战争有关。

“这一特殊的墓葬形式在杭州还是第一次发现,很有价值。”丁云川说。为了发掘石碑群的真相,他先后5次来到棋盘山。今年1月,丁云川在山下遇到了几位村民,聊起了山上的石碑群。从前看管过棋盘山、天马山、双峰这一带的陆建华老人说,他觉得石碑群是“野冢坟”,从山下到山上有三十多排,一个阶梯一个阶梯排上去,毛估估有一千多座。听说石碑群在祖辈时就有了,有一百多年了。六十多年前,有不少石碑被村民拿去修房子,但碑的来历他也说不清。

昨天,在双峰村里鸡笼山陆家湾,钱江晚报记者找到了91岁的陆友发老人。“我十多岁在山上玩的时候,就见到过它们了。”陆爷爷瞄了一眼记者手机里的墓碑照片,“我爸爸说,他也是小时候就见到了。”另外三位同样姓陆的村民,分别是50多岁、60多岁、70多岁,也都证实了老人的说法。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见习记者 杨一凡 首席记者 杨晓政 文/摄 记者 林云龙/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