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畔,千亩稻香说丰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21 08:50   

从杭州出发,沿钱塘江南岸向西而行,春永公路的一侧是碧青的江水,另一侧则是连绵的丘陵。富阳渔山乡渔山村便藏在这三山一水间。每年立冬前后,村里的千亩良田晚稻成熟,金灿灿一片。

今年11月11日,第六届“稻香节”再度在这片田野上启幕。丰收的稻田里,喜庆的舞台已经搭起,白色风车转动,稻草人惟妙惟肖,歌唱、魔术、舞蹈、杂技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曾经平凡无奇的渔山村,也随着这个连续举办了6年的节庆活动,惊艳蜕变。

说平凡,其实也不平凡。早在2008年,渔山村就被列为杭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2010年又升级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

然而,2012年前后,村庄周边地区的苗木产业,开始侵占水稻的生存空间,更高的经济收益“诱惑”着原本一心种粮的村民。一场“粮食与苗木”的争夺战随之展开。为了重燃村民对粮食与村庄的重视,以渔山村村民周午福为代表的一批种粮人挺身而出,在当年深秋举办了第一届“稻香节”。这场庄严而盛大的仪式,宣告着村民对于粮食生产传统与生态资源的坚守,激发了全村人振兴乡村的热情。

由于春永公路渔山段即将封闭施工,今年的“稻香节”原想取消。但在村民们急切的期盼声中,乡、村干部连轴转了10天,“稻香节”终于又准时与大家见了面。“这已经成为渔山村百姓心心念念、像春节一样的节庆活动了。”渔山乡党委书记陆建荣说。

尽管只是一个每年持续一周的活动,但“稻香节”带来的改变,已在山村显现。

每到这周,渔山村里的米制品一条街都会开张。长约百米的美食区,软糯的年糕、金黄的面筋、雪白的塌饼等村民亲手制作的美食,都能吸引游客大快朵颐。“连办了6年,我的塌饼名气越来越大了,店里的生意也好了不少。不仅节庆期间,一些客人平时也会专程赶来,就为了吃这块饼。” 说话间,村民周国康在竹制器皿里洒上米粉,放入馅料,印着传统喜庆图案的模具一压,上锅蒸熟,一笼塌饼便做好了,米香四溢。

渔山村党委书记李敏告诉记者,不少村民还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将自家房子重新装修、改造,开出了9家民宿和农家乐,每到旺季,房间供不应求。自2012年以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以10%的速度增长,2016年已达到2.8万元。

除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李敏更看重的还有“稻香节”凝聚人心的作用。过去,村民们环境卫生意识差,小家具作坊的原材料、下脚料堆放在公路两侧,刨花、木屑随意倒到河里。“稻香节”一办,游客来来往往,看着四处的垃圾、被污染的河道,村民们羞红了脸。之后,他们不仅将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参与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打扫村道、清理卫生死角、配合垃圾分类工作……如今,走在渔山村里,路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屋舍俨然,正像陆游诗中所描述的“渔浦江山天下稀”图景。

除了村里,“稻香节”的影响力还渐渐辐射到了渔山乡全域。一条环绕全乡的百里生态长廊已初步建设完成,串联起清凉寺、三宝殿等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墅溪古道、大葛村林道等自然生态资源,沿途分布各有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人们可以在这里徒步、休闲,也可以体验当地乡村风情。“我们的目标,是将全乡打造成为一个四季有景的农耕文化大景区。”陆建荣说。

眼下,渔山村里的稻子就要收割了。之后,村民们要在田里播下紫云英的种子,待它们长出嫩绿的叶子,开出大片的花朵,山江之间的这个小村将更加美好。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高驰弘 通讯员 章益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