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优势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06:36   

    杭州干部群众热议《凝魂聚气铸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文化篇》

    赓续传统文脉,赋予其现代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从传承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历史情怀、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精心谱写了“文化大省”的动人篇章。

    本报10月12日以4个整版篇幅刊登《凝魂聚气铸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文化篇》,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当好薪火传人,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优势,是杭州人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立足历史新起点,着眼当下新形势,必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以奔腾向前的不竭动力和深厚自信,推动杭州奔向一流。

    先进文化添动力促发展

    在2003年初的浙江省两会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和坚实根基。要提高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区,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萧山区文广新局局长董茶仙对此感同身受。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作为重中之重,作为8000年文明的传播者与积淀者,萧山做好以‘跨湖桥文化’为代表的萧山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传承、推广工作,做好手把红旗、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当代萧山精神锻造、引领、弘扬和传播工作,如今,萧山不仅有实力做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更有自信做文化强区建设的排头兵。”

    善用两大世遗“富矿”

    “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她这个西湖人很有感触。“西湖博物馆就是在总书记的关心下建设起来的。”潘沧桑说,西湖博物馆是西湖千年文化的浓缩呈现。“如今,西湖博物馆已经成为西湖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每年要接待来自国内外80万人次的游客。”潘沧桑表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让西湖变得更加迷人夺目。G20峰会让西湖真正走向世界。“我们是西湖文化的传播者,西湖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潘沧桑说,要让西湖文化传播到更远的时空。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杭州市运河集团董事长高小辉说,这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要以“建设杭州国际化示范走廊,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样板带”为目标,总结好、践行好运河保护开发的“杭州模式”。“我们要深入挖掘利用运河文化遗产价值,充分发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托大城北区域空间腹地打造运河杭州段世界级黄金旅游休闲产业带,我们将依托运河集团水上巴士运营经验和水上旅游产品开发运营优势,打通运河和钱塘江夜游旅游线,逐步延伸至‘三江两岸’,为杭州加快一流城市和世界名城建设做出新贡献。”

    文艺精品助力文化繁荣

    “西泠印社作为百年名社,既有往事,也有新声,其开放态度从未褪色。”去年,西泠印社举办了“篆物铭形——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国际学术研讨会”。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代表西泠印社提出了“零起点”“再出发”的治社新理念,希望专攻一个过去从未涉足过、关注过的“图形印”“域外印”。针对中亚、北非、欧洲、日本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镇印学的研究,正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

    此外,西泠印社也正在积极挖掘钱塘江文化,作为“首批钱塘江文化大使”,陈振濂说:“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过去的西泠印社更偏向于西子湖畔的文人雅致,但‘东浙’的涛声也一直在鼓舞我们,从未停息。去年9月的B20杭州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宋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希望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杭州要谋求‘拥江发展’,西泠印社也是如此。”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赵芳洲 郑丽华 夏琳 边晓丹 熊艳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