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处处美如画 此心安处是吾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07 08:04   

    西湖区杨家牌楼经过整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本报记者 林云龙 吕之遥 胡杨 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面推进治城治乡,我省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居住质量不断提升。国庆长假期间,本报记者深入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基层一线,为您讲述百姓的安居故事。

    “景中村”里觅乡愁

    皋城村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最北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皋亭山脚下。沿着皋城村古朴的石板路一直往里走,就是金门槛71号竹缘山庄农家乐。这个“十一”黄金周里,背靠着大片葱郁竹林的竹缘山庄天天热闹非凡。

    几株浓香袭人的桂花树下,客人们悠闲地吃饭、喝茶,47岁的老板娘严淑媚忙里忙外招呼着。“严姐,真羡慕你,住在这么好的地方。”有客人说。正在给客人点菜的严淑媚抬起头来说:“现在是好啊,可我以前读书时一心想出去。”

    严淑媚告诉记者,从小“看着我妈两个裤腿卷着黄泥”,她下定决心要离开农村。

    在杭州城里住了20多年后,几年前严淑媚又搬回了皋城村。“看到这里发展得蛮好,我想还是搬回来吧。”就这样,严淑媚一家回到了皋城村,2014年竹缘山庄开门迎客。

    皋城村村委会主任俞建国告诉记者,2013年实施“风情小镇”综合保护工程后,越来越多人像严淑媚一样“回归”皋城村。2015年开始,皋城村又对农居区块进行了提升改造,今年初,基本完成改造的皋城村大变样了,被打造成一个既融入城市元素,又保留农村、农宅、农民记忆的“景中村”,一年接待10多万游客。漫步皋城村,一个留得住乡愁的都市“外婆家”已跃然而出。

    老旧小区换新颜

    “终于能住上新房了,这一天我盼望很久了。”这两天,62岁的陈国霞和老伴搬进了海宁市中心的人民花苑小区。

    陈国霞和老伴原先“蜗居”在人民里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中。这个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年久失修,令陈国霞苦不堪言。

    近年来,海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拆旧建新,对部分城市中心的老旧小区进行有机更新;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不足的老旧小区进行就地改造。

    陈国霞所住的人民里区块被纳入了有机更新的征收范围,经过5年时间,弄堂变成了马路,平房变成了高楼。新房出入有电梯,管理有物业,开窗有阳光,老两口的新居梦终于实现。

    像陈国霞家一样圆梦的,海宁还有1600多户家庭。经过多年努力,海宁城区西山里、硖北里、新华里等10多个老旧小区彻底脱胎换骨。暂未列入征迁计划的老旧小区也开始“改头换面”。杆线下地、道路修整、绿化配套、停车场改造、活动场所建设……海宁39个老旧小区在改造中迎来蝶变,惠及居民1.8万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方臻子 沈烨婷 周洲 陈铖 沈颖洁 通讯员 郑伟 沈鑫 钱兆华 沈慕行 陈迁 王飞  编辑:高婷婷
返回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面推进治城治乡,我省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居住质量不断提升。国庆长假期间,本报记者深入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基层一线,为您讲述百姓的安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