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脱胎换骨,奥体博览城:钱江南岸崛起新地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02 07:16   

    

虽然已经搬了家,王岫杰还是会经常来“莲花碗”转转看看。 何晟 摄

    金秋十月,丹桂瓢香。国庆佳节,人们分外喜悦。快来看看浙江大地上拔地而起的座座新地标——体育场馆数万人同庆,城市会客厅大气磅礴,轨道交通日夜穿梭天堑变通途……城市新地标出现的背后是城市的不断变迁。我们感叹着时代的步伐,也憧憬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出了水电社区的办公楼,穿过杭州钱江三桥底下,沿着闻涛路往东走上不到一公里,杭州奥体博览城的主体育场就到了。

    62岁的王岫杰在这里住了27年,直到去年水电新村拆迁,一家人搬进了滨安路上的燕语林森小区。

    但是他还是喜欢时不时过来走走,“住了那么多年,有感情了。”曾经的老邻居之间对这座取意于杭州古代丝绸纹理与编织体系的体育场,有一个更形象的外号,“莲花碗”。

    让王岫杰和他的邻居们引以为傲的是,奥体博览城拔地而起,“莲花碗”已成为杭州人心目中的新地标。

    国庆前夕,我们和王岫杰一起去走了走他常去的“大莲花”。

    水电新村的灯光

    曾经是这里唯一的光亮

    1989年,浙江水利工程局的职工王岫杰搬进了新建好的水电新村。

    新村坐落在一片田野里,小区往东、往西,都是连片的农田。“没什么稻田,有种菜的,种棉花的,还有种麻的。”

    今天沟通钱江两岸的大动脉钱江三桥,是1997年通车的。之前的年月,王岫杰他们到城里去,靠的是轮渡。

    上世纪八十年代,附近的农村还有不少茅草房,钢筋混凝土的水电新村犹如原野上鹤立鸡群的“城邦”。小区里有自己的医务室、幼儿园,每周还有固定的班车往来杭州和萧山,孩子上小学也有专门的校车。到了夜晚,小区的灯火几乎是这一带唯一的光亮,闪烁在此起彼伏的蛙鸣间。

    2002年,水电社区成立,已经从原单位辞职的王岫杰通过招聘,成了一名社工。同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对1990年3月成立的高新区、1996年12月成立的滨江区进行管理体制调整,合二为一,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实现城市和产业的紧密结合。

    滨江区的发展迎来新纪元。

    当时滨江区政府和一桥之间,城市化已经初具规模,但三桥下这一带相对还是“原生态”。住宅、商业设施和道路一年年向东延伸,但是直到2009年12月26日,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项目正式开工,王岫杰回忆,这里依然还有大片的农田。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何晟 通讯员 余小平/文 朱引炜/摄  编辑:程慧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