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李晓江——以“拥江发展”为抓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使钱江两岸成为践行“两山”理论新样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17 07:33   

李晓江:以“拥江发展”为抓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这个国家战略,背后有个重要智库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徐匡迪院士担任组长,汇聚城市规划和交通、能源环境、产业等16位专家,李晓江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经历了中国城市规划界30多年风云变幻的人物, 有着一头卷曲的银发,高大魁伟的身材。

李晓江虽然长期生活在北京,但对江南烟雨杭州还是情有独钟。

从2000年起,他每年都会不止一趟来到杭州,杭州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昨天,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上,李晓江做了“从跨江到拥江——价值、模式与需求的转变”为题的演讲,汇集了这些年他对杭州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也是对杭州未来的期待。

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拥江发展 是把江拥在怀里捧在手心

两个月前,第一次听到“拥江发展”,当时我心里一下子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要把江拥在怀里,捧在手心,把它作为一个最珍贵的资源来发展、保护。

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这是内涵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

钱塘江,作为一条母亲河,在快速发展30年以后,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我觉得可能是思考“拥江发展”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在过去有怎样的价值,未来又是什么样的价值。

杭州提出“拥江发展”,几乎把它放到了发展策略的最高顶层设计。在这个顶层设计下面,我们需要的是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一定要放弃过去“摊大饼”的模式,做好城乡合理保护、合理有节制的利用,真正把杭州建设成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相信它的第一品牌一定不仅仅是经济,而是生态和文化。

拥江是一个实质性的变化,是一个城市转型的坚定决心的表达,所以我宁可把“拥江发展”看成一种生态型、环保型、文化型、有克制的、有敬畏的发展过程。

“拥江发展”这个“江”,它与山水人文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比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资源、资本资源要珍贵很多。所以,我们讲“拥江发展”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把江作为一个核心资源拥在怀里、捧在手心,倍加珍惜。

“江”的价值,已经伴随着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杭州发展的前半程对“江”主要是利用,后半程一定是精心的呵护和合理、克制的利用。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杭州应该是在钱塘江这样一个高端而具有唯一性的优质资源的支撑下,以“拥江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钱江两岸成为践行“两山”理论新样板。

我们为什么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是发展阶段逼着我们在转变

转变,实际上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在逼着我们转变。

如果要深刻理解拥江的价值、拥江战略的重要性,必须认真看一看中国当前的发展正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变。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资源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们看到的价值是什么?土地,能开发,能卖地,能盖房子。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生态和环境的价值,是第一位。

钱塘江沿江,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山水环境优势。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水量、水质、森林覆盖率在整个华东地区都是非常突出的。

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这么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是一个必须呵护的生命资源。

两岸风景优美。同样是江水,但不同的江有不同的表情,极其丰富。两岸既有现代都市文明,又有非常单纯的生态文明。

历史文化也极其厚重。它是一条世界级的风景长卷,而且被历史记载下来,被人们传颂,这里有名湾、名城、名山、名人,它是东方风味的诗画之路。

东方的魅力之都,离开了文化、生态根本无从谈起,我们知道世界著名的城市,没有一个仅仅是以产业的规模或者是经济的总量而成为世界知名城市的。

再就是,发展的模式已经变了。过去我们崇尚大城市,拼命往大城市里挤,拼命往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挤。今天我们发现,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得病了。

而拥江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市域统筹与优化布局,防止杭州得大城市病。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供给

因为人群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最核心的,是人变了。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人的主体发生了变化,需求变化了,供给才需要变化。

第一,是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成长当中,会是一个很大的规模,成长速度也会很快。

另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结构,这20年、30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三,我们的劳动力已经进入一个非红利期,紧接着带来的是一个老龄化和抚养比的快速提高。

第四,我们的就业主体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主体变成了以大学生为主的就业主体。

人的需求已经从单一转向了多元,从相似性转向差异化,从满足量转向了追求品质,从物质转向非物质,农民工也都是多元化的需求了,所以城市发展、城市供给,必须要同时为中产阶级和弱势群体提供可选择的、多元化的空间和设施。拥江发展战略就是要按照人群的变化,不同人群的需求变化来引导空间的重组和空间供给的多元化。

所以城市转型的核心,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品质引领,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尤其大城市一定会快速地转向服务经济和新经济。

钱江两岸 城乡空间优化提升非常重要

昨天在钱塘江上,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报告,四十年前一位领导人曾经形容长江的航运状况:惟见长江天际流。我觉得钱塘江的航运潜力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它还有很大的航运的潜力和旅游交通的潜力,城市通勤交通的潜力。

塑造生态文化的城市新名片,杭州的名片怎么从西湖转向钱塘江,是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需要打造两岸的活力。

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魅力特色空间的巨型网络,为人们的度假休闲和体验经济提供一个空间载体。钱塘江的规划就应该是这样的地区,通过这样一种分质和分层的差异化供给,来满足未来的双城居住、城乡双栖、第二居所等等,这些进入中等收入社会的一些新的需求。

钱塘江两岸的城乡新空间的打造非常重要,尽管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和自然不和谐、人文特色彰显不充分、滨水地区活力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去改善。

那么怎么来提高这个地区的品质空间?

第一就是必须制定负面清单,来严格保护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生态、森林、垃圾处理等等。

第二要利用有风景的地方发展新经济。我们发现在新经济的发展动力当中,传统的要素配置、要素驱动,已经转向了新元素的带动,既有互联网+,也有生态+,也有风景+,也有文化+,怎么把这些要素的文章做好。

另外生态的修复非常重要,然后发展体验性的交通,发展内河航运。

大江东富阳桐庐 钱塘江上考察看到了未来

最后我想谈一点对沿江地区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大江东。大江东是杭州很重要的一个发展增量的空间。几年前,我就承担了大江东的规划,但是我说,大江东纯粹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是不可行的。

大江东在大湾区和大都市区的交接部,刚好是拥江和湾区战略的结合点,是有现实存量的空间,还有很高的生态潜力。

我认为未来的大江东,应该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大规模、大面积恢复生态,造成江海交汇处的生态景观,里面还是有城市发展,但不是单一功能的,应该是综合城市功能,是一个高品质且不同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另外一种生态、绿色、文化的发展模式。

如果我们有一个很成功的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话,那也应该有一个新兴产业主导的大江东,然后有一个以文化或者是其他新兴产业来主导的南部的大走廊。这样的话,我们整个杭州的空间格局我认为才是完整的。

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南文化大走廊,再加上大江东,这个结构更加合理。我认为这个三条走廊地区的识别,可能是优化杭州中心区城市布局很重要也很有前景的三个方向。

富阳段,特点是水面开阔平缓,有远山、原野,之前提出做一个生态人文时代的领跑者,我个人非常欣赏,但是一定要打造合理的接续产业,在这里能够实现一个更好的发展。

桐庐段,要坚定地认识山水生态价值,一定不要回到工业化的老路上去。如果说富阳是城郊的话,桐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它相对独立的发展就非常重要,内部板块和人口的调整就非常重要。我想,桐庐未来有效的发展方向,是让它真正成为一个传统的人居意境区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摄影 江玥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上,李晓江做了“从跨江到拥江——价值、模式与需求的转变”为题的演讲,汇集了这些年他对杭州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也是对杭州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