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放宽落户政策 听听外来务工人员怎么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15 09:05   

户口,对很多百姓来说,其背后负载着太多的内涵,它意味着上学、就业、养老、看病、住房、土地,还有对一个城市的感情归属。近期,浙江省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公众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外来务工人员。笔者注意到,浙江在《通知》中将实施因城而异分类有序的落户政策,这意味着针对不同城区人口数量也将作不同要求。总的来说,具体要求比之前低了不少。那么,作为主人公的外来务工人员,对此又有哪些看法?

刘美芳 (在杭州打工28年)

刘美芳18岁的时候和几个同乡一起从河南固始来到杭州打工,如今儿子都已经25岁了,到了该娶妻的年纪。

“去年给介绍了3个对象,都没谈成,因为儿子在萧山没房子。现在年轻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不想回老家了,更何况儿子从小在萧山长大,对他而言萧山才是他熟悉的家乡。”刘美芳说。刘美芳和丈夫常年跟着工地走,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后,住在宿舍。

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丈夫和儿子前些天终于在萧山的广元小区内选定了一套房。刘美芳掏出37万元积蓄付了首付,儿子又贷了款,今年就能入住,户口问题也随着房子的敲定而敲定了。刘美芳高兴地说:“我们那时候出来打工,关注的都是工资待遇,而现在的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能在城里扎下根来,所以我们才把这些年打工的积蓄都拿出来买房了,希望儿子能在城里结婚生子,真正在萧山扎根下来。”

不过刘美芳也说了,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大城市房价太高,一般人不能承受,因此更多的同乡在老家附近房价相对低一些的三、四线城市买了房。对于近期浙江省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刘美芳表示儿子婚房买了,儿子的户口已经迁过来了。如果可以的话,未来可以参考户口迁移政策,自己和丈夫的户口也迁过来。

吴清华 (来萧山近3年)

在萧山商业城市场,笔者碰到了水电工吴清华,1980年出生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苍老。2003年以来,他在北京和上海等地都打过工,最终定在杭州,是因为相比这些大城市,杭州的节奏更加舒缓。前年他把老婆孩子接到杭州,老婆没工作,孩子3岁多了,还没有上幼儿园,如今妻子又怀上了二胎。

吴清华说,“我们一家现在租住在郊区的农村房里,一个月500多元,我的打算是要在杭州一直干下去,并不是说习惯了城市,而是在城市打工毕竟每个月有几千元钱,回到老家的话,在农村种地根本挣不到钱。”

“但杭州不是想留就留的,先不说房子,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我就很高兴了。房子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至少要百来万元,没有这个心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社保?当然没有,我们也不愿意交社保,交得越多扣得越多,我们宁愿多给点实际工资。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个稳定的工作,但是连这个都很难。”吴清华说。对于浙江省将放宽落户限制条件的政策,吴清华也有所耳闻。“还是感觉离我非常遥远,我连正式的工作都没有,政策应该宽松不到我这样的条件吧。”不过吴清华也表示,有政策总比没有好,也算给自己一个盼头了,他也会持续关注这个事情。

林伟栋 (新杭州人)

1990年出生的江西南昌人林伟栋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幸运,因为父母早年来杭州奋斗,早早地买了房,迁了户口,因此一出生,他便拥有了令很多人羡慕的杭州户口。不过小林年轻气盛,也喜欢闯荡,年纪不大的他分别在温州、湖州、泉州等地的鞋厂、酒店、KTV里工作过,不过都没赚到什么钱。这两年在外面漂够了的他又回到了杭州,子承父业,在老爸的五金店里帮忙。

“我是典型的啃老族,在外漂了五六年没有攒下什么钱,挣多少花多少,要是没有父母早年的积蓄买了房,就现在杭州的房价,我还要奋斗十几年,都不一定能在这里扎根。想单凭打工在城市立足太难了。”林伟栋说。

和林伟栋一样,许多新生代务工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认同感,不认为凭借打工可以改变现状,实现自身诉求。谈及未来,笔者也接触到跟小林一样的年轻一代,他们普遍显得非常茫然,空有期盼,却没有明确的规划。许多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自己愿意奋斗,却找不到通过奋斗实现上升的明确路径。而对于放宽落户条件的消息,大家都显得很开心,也表示有在关注这件事的后续落实情况,毕竟除了通过买房,如今又多了一条路子可以切切实实留在这个城市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蒋亚明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