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记者踏访因砂而兴的东江嘴村——
钱塘江告别采砂船的前前后后
钱塘江与富春江交汇口,杭州西湖区双浦镇东江嘴村紧挨着这块宝地。村委会副主任办公室里,李强从电脑前抽出一支笔,在便笺纸上写下了“23”、“2017”两个数字,又顺手拿起计算器,“是1994年,当时这边江上最早的一台砂机就是我的。”
因砂而兴的东江嘴村,位于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汇合处,如今已是洋楼林立。曾几何时,钱塘江上大多数的采砂船,都源自这个村子。
这个村子的发展和转型,见证了前后30多年的采砂史。
时隔境迁,今年8月底,最后20艘合法采砂船被清退送进船厂拆解,66公里的钱塘江杭州段采砂史由此终止。
当年运砂的船只停在河边。
采砂船退出,是迟早的事
双浦镇东江嘴村村委会,李强刚刚从外面办事儿回来,满头大汗,走进办公室,点起一支烟,这个肤色黝黑、肌肉紧实的本地汉显得很淡然。
今年45岁的他,和采砂船打了20多年交道,是当年第一批在钱塘江上从事采砂行业的“老将”。
“其实,当时江上第一台砂机,就是我自己造的。”李强明白,采砂船退出钱塘江,是迟早的事,但他多少也有些不舍。
1989年,17岁的李强随父亲进入当时的东风造船厂,由于工作上进、头脑灵光,进厂第一年他就在年终大会上受到表扬,还被奖励了1000元钱,这笔钱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当年我的技术在双浦可以说是第一。”
在造船厂钳工组工作了五年,李强又去造了两三年运输船。由于东江嘴村地处富春江和钱塘江交汇处弯道,砂石资源丰富。从小随着父辈就开始与采砂船打交道,又看到富春江上采砂船的兴盛,李强动了心思。
“那时富春江上的采砂船,设备都比较老旧,还需要人力。”在船厂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李强对采砂设备很清楚,他曾去富阳看过那边的采砂设备,发现当时机器虽然已机械化,但操作吃力,“我自己想了很多,造了一个电气化的砂机,装上了发动机组。”
这成为李强自造砂机入行的节点。
经过五个月的努力,他造出了钱塘江上的第一台砂机,在1995年正式开始运行。当时钱塘江上的可采砂石资源丰富,李强的砂机运行一天,能填满20多艘130吨载荷量的运输船,以此计算,最多一天能采3000吨江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功率砂机在采砂行业中逐渐普及,一般每台砂机有四五个股东,大多是东江嘴村村民。
最初,江面上只有两台砂机,六七十艘运砂船在江上排队装,三四天才能轮上一趟。按当时的砂石价格,一船砂能卖8000元,收入可观。
东江嘴人也不止步于钱塘江,一路向外,当时上海等地都有东江嘴人的采砂身影。
但砂石资源终究有限,当初大规模开采也加速了这条产业的衰弱。记者从钱塘江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张兴国那里了解到,钱塘江采砂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了90年代末达到鼎盛时期,此后开始走下坡。
1998年,《钱塘江管理条例》出台,采砂船采砂需向钱塘江管理局申请采砂许可证。
2004年8月《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开始实施,钱塘江上被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加之环保要求,禁止采砂成为必然之势。
那年之后,钱塘江采砂船的收益开始明显下降。
入行十多年后,李强又成为较早退出的采砂人——2005年,李强退出了这行,外出做工程,直到2010年才回村进入村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