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亲友进京祝寿 毛泽东一概婉拒
周恩来召集家庭会议 定下“十条家规”
240件档案、视频资料,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书信、文稿,就有80多件。昨天开始,《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在杭州市档案馆(香积寺路3号)展出。
这些书信原件一直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地,这次来杭展出的是原件扫描的资料展,图片还原度非常高,选的内容也很丰富。一件件看过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虽然时代变化了,生活方式改变了,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修身齐家”的优良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展览截至11月30日,免费参观,开放时间8:30-11:30、13:30-16:30。其中,10月27日之前,节假日照常开放;10月27日以后,节假日不开放。
毛泽东 对亲戚有“三原则”
恋亲不为亲徇私
念旧不为旧谋利
济亲不为亲撑腰
毛泽东给黄克诚等的电报
1950年,湖南曾打算为毛泽东在韶山的故居建房通路。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即在1950年9月20日,电告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积极督促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学习。
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表示给毛岸英、毛岸英寄了一批书,鼓励他们多学习。
毛泽东给毛月秋的信
1953年12月26日,毛泽东六十大寿。湖南老家亲友纷纷来信,欲进京为他祝寿。毛泽东一概婉言谢绝。
在给韶山老地下党员毛月秋这封信中说:“为了了解乡间情况的目的,我同意你来京一行”,而“不是为了祝寿。为了节约,无论哪一年均不要祝寿,此点要讲清楚。”
周恩来
“十条家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自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后,就成为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两人相处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八互原则”——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
刘少奇 “四不准”规矩
一、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
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
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
四、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
另外还定下家规, 1959年国庆节期间,刘少奇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他向家人强调自己虽担任国家主席,但绝不能随便行使职权。
朱德
对后人的嘱咐:“我不要孝子贤孙,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
任弼时
1950年写给孩子们的一句话:“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
陈云
家人“三不准”
陈云严格要求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他们“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财委主任,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于若木本可以搭乘陈云的汽车上下班,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
陈云对家人“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习仲勋
习仲勋和夫人齐心,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一直教育子女们要节俭持家,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习仲勋曾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事情,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陈毅
陈毅对儿子陈丹淮要求严格,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责备你严,比宽待好处多,不从严格出发,就什么事也办不好,反之一切从宽大、谅解,自己为自己辩护出发,结果害处太多。”
叶剑英
1949年,叶剑英在给女儿楚梅的信中写道:“女儿,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一代,能够在我们的国土建筑起一座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你们不能逃避这一责任,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
图片由杭州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