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控烟,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2010年3月1日,《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杭州成为全国比较早实行公共场所控烟的城市之一。到今年,控烟条例已经实施到第7个年头。由杭州市文明办和杭州市社科院共同主持的《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报告》观测结果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在禁烟场所抽烟”这一不文明行为在杭州人中间发生率较低。
对于控烟问题,除了政府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外,个人的意识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杭州人究竟是怎么看待公共场所禁烟、控烟问题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50位市民,一起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88%的人不赞同公共场所吸烟
《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室内区域为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商场、网吧、公共交通工具等则为控烟场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达88%的人对公共场所吸烟表现出反感。
“我在大部分人流聚集的地方都没看见过有人吸烟,比如公交车、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可能是因为杭州人这方面的意识比较强,一有人抽烟,周围的人马上就表现出厌恶的表情,就好像社会舆论一样,吸烟的人自然就感受到压力。”记者在公交车站遇到的上班族黄先生说。
在下城区一所小学里任教的程先生说:“有一次开家长会,一个男家长中途到走廊上抽烟,回来的时候一身烟味,大家顺势就讨论起了抽烟影响家人健康的话题,这位家长也很不好意思。我觉得杭州人对吸烟的危害认识还是挺到位的。”
“上个月我去浙一医院探望病人,看见有人在病房外吸烟,我就上前劝他把烟熄掉,旁边经过的护士也指责了他。但如果是在餐厅或者商场里,我就有点不好意思劝阻。”从事外贸工作的周女士说。
非禁烟区吸烟,不应该影响他人
随着二手烟危害的普及,杭州的室内吸烟率呈现了下降趋势,一些公共场所乱吸烟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在50位受访者中,60%的人还是偶尔会在贴有禁烟标志的公共场所见到有人吸烟。
杭州市健康城市建设指导中心王建勋说,《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十类禁烟场所,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目前已经做得很不错,吸烟者可以说是很小一部分。但由于执法的局限性,在网吧、餐饮等控烟场所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检查也比较有难度。
昨天下午,在环城北路上的杭州游泳馆门口,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吸烟的杨先生,他说自己已经有七八年的烟龄了。由于游泳馆门前有很多前来学游泳的儿童,在记者提出后,杨先生很干脆地就熄掉了手中的烟:“我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虽然不是禁烟区,但是吸烟最好也不要影响他人,尤其是妇女和小孩。”
文明控烟从自身做起,还需要执法、舆论和宣传
“我发现,在公共场所控烟方面,机场候机室、列车上都是做得很好的,非吸烟区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抽烟的人。这其实也能给我们一种启示,严密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行,当即罚款,这都能起到很好的控烟作用。”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在控烟问题上,明确清晰的制度规定,搭建相关规定的责任机构,将制度执行到位,这三点可以形成很好的执法机制。落实到单位、机构,就能将责任细化,让法律法规更好地执行。
受访者们普遍认为,法律法规、社会舆论、道德约束是有助于公共场所控烟最重要的三个手段。
“实现公共场所的控烟,首先要在立法层面上明确哪些场所不能抽烟。其次要在宣传上强调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最后还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从多角度全面推进控烟。”王建勋说。
“其实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就像斑马线让人,在执法、宣传、舆论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一种文明的意识。”杨建华说。
打造世界名城,控烟意识也要与国际接轨
“说到控烟,第一个从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新加坡。上次去新加坡旅游,连有些马路上都有指定的吸烟区,如果你在一些公共场所吸烟,更是会被罚款。所以在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基本看不到吸烟的人。”在西湖文化广场,带孩子来看电影的陈女士,说起新加坡的控烟做法,觉得对杭州很有借鉴意义。
对于吸烟的危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来。大家也希望能通过禁烟、控烟,让城市变得更好。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对于禁烟、控烟的态度,84%的受访者都非常支持,许多人表示,控烟其实也是城市文化素质的一个体现,能让杭州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国际化。
“制度的执行,文明的宣传,国外案例的借鉴,相信杭州的控烟一定能有一个新的提高。”杨会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