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杭州三元坊巷要开启新历程了 未来有可能继续它的“财富”传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8-23 06:42   

明代最会考试的商辂在此生活

民国银行大佬每周在这里谈谈钱跳跳舞

传奇的杭州三元坊巷要开启新历程了 未来有可能继续它的“财富”传奇

快要60岁的施大姐,一只脚“啪啪”踏着地上的青石板,脱口而出:“这些都是老的,跟以前一模一样”。

然后一个转身,箭步走向院子里,指着天井中央的地面“这些也是老东西”,“门槛是老的,但是大门换过了,以前这里的大门足足有10cm厚,要两个人推才能推得动咧”,“以前夏天的时候,哪里有空调,连彩电都没有,一到傍晚,大家都拿着蒲扇、搬把小凳子,坐在巷子里乘凉,我们小孩就去看对面的杂技团练功”。

施阿姨口中如数家珍的院落,是杭州目前为数不多的木结构院落式民居。

它在上城区三元坊巷11号,几天前,这里还住着9户人家。

它太“老”了 终于“功成身退”

走进三元坊巷11号,会发现时间在这里留下的巨细靡遗的痕迹:大到被石板封起来的井口,小到拉拉杂杂的电线和水管,还有建造在天井里、与整座木结构房屋格格不入的水泥淋浴房,人们的生活一点一点被丰富,建筑的真实面貌一点一点被覆盖。

但它依然还是太老了。

怀旧如施阿姨这样的人,在这里生活了50年,从2岁牙牙学语到出嫁、生子、离婚,大半辈子的记忆都与这里有关,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还是满怀念以前的,那时候邻里之间比较亲近”;却也能说出老屋一堆毛病来:“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卫生间、不能洗澡,烧饭也要到楼下来,晒衣服也不方便,我们住2楼,楼梯很窄又很陡,上上下下很不容易。”

古老的建筑曾经担负起它的责任,现在终于要“功成身退”了。

昨天,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公布了三元坊巷征收地块的结果——7月14日,上城区湖滨街道决定,对三元坊巷9号、11号地块危旧房开启修缮工程,随后,顺利完成评估公司公选、入户评估及评估价格公示等工作;8月21日,启动签约程序,当天签约率便达到83.33%,项目协议生效,进入封门腾空程序,截至21日下午5点,已经腾空房屋8户。

其实,这已经是上城区在湖滨街道三元坊巷征收组实施的第二个征收项目,之前,三元坊巷10号地块,已经完成封门腾空和拆迁工作。

征收工作组组长陈伟新告诉我们,他所负责的三元坊巷两个征迁地块,一共50余户近200位居民完成了征迁。由于这里的房屋很多是“共同产权人家庭”,需要夫妻双方同时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了调解其中的细微矛盾,陈伟新还“歪打正着”地促成了一对夫妻的复婚,“也是好事一桩啊”,他笑着说。

这里是明代“文曲星”出没的地方

也是民国杭州最有“金气”的地方

三元坊巷无论商业地段还是人文气息,都是杭州寸土寸金又辉煌显耀的一带。它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比胜庙巷,北接开元路东段。南宋时,由于当时巷中多肉铺宰场,民间又称其“肉市巷”。到了明代,因为商辂,这里改名为“三元坊巷”。

商辂为什么有名,因为“中三元”——省城乡试第一名、京城会试第一名、皇帝殿试第一名。

要知道,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数比较集中的说法,是“共19位”。商辂,占了一位,而且据说是明朝唯一的一位。(注:还有考录说黄观(1364—1402)也是连中三元,但好多官方古本没有他状元记载。)

为了褒奖他,皇帝在商辂居住之地敕建了一座“三元坊”的石牌坊,从此,便有了这个地名。晚年的商辂,因不满西厂宦官专权毅然辞官,最后也是在三元坊故居中度过余生。

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三元坊巷看到这块石牌坊。

除了出过状元,三元坊巷还曾经是民国时期杭州金融业最发达的地方。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浙江第一家民营银行、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就建在三元坊巷这个区块,三层五开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直到今天,这幢建筑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始样貌还保留着,不过已经是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

民国九年(1920年)11月,杭州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在三元坊的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楼上成立,参加的银行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华孚银行、储丰银行和道一银行等7家。

当时的银行公会,效仿上海工商业巨头的“星期五聚餐会”方式,每星期在这里集会一次,交流业务,搞搞社交。虽然后来成了居民楼,但在当时,建筑中间还曾经搭过戏台子,街道的工作人员说:“绝对是当时杭州最时髦最发达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与金融业相关,在老杭州人眼里,三元坊巷“金气”十足,周边银行、书场、布庄……好热闹。

后来房子分给了居民,人多了,生活味也更浓。

“夏天傍晚,先用井水把地冲凉了,你家一个小圆桌、我家一个小方桌,弄堂里风凉快,大家围着水井吃夜饭。每户人家都有大大小小的盆呀桶的,泡着西瓜。晚饭后,邻居围一起乘凉,有些大人讲个故事吓唬小孩,怕得往父母怀里钻,但还是想听……”曾经住在此处的应大妈说。

老屋怎样新生?

一部分建回迁房 一部分恢复金融业态

三元坊巷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施阿姨和陈伟新,一个是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居民,一个是推动老旧建筑更新的工作者,对于“老屋新生”充满了期待。

街道工作人员透露,三元坊巷10号地块,将建成回迁房,依然供居住使用;而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的9号和11号地块,目前的计划是:依然保留原有建筑样貌,具体作为什么业态使用还没有确定,但是我们希望还是恢复它金融业聚集的状态,希望可以重新让三元坊巷成为杭州的一个金融业聚集之地。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淑芝 通讯员 沈雯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施阿姨口中如数家珍的院落,是杭州目前为数不多的木结构院落式民居。 它在上城区三元坊巷11号,几天前,这里还住着9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