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修复吴山摩崖石刻,宝成寺列入下一期保护计划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8-11 06:52   

70多块摩崖石刻均被修复

吴山由云居山、紫阳山、七宝山、金地山、粮道山、伍公山等诸多小山头连接而成。自五代吴越国起,人们开始在山上修建城隍庙。明代被永乐皇帝冤杀的浙江按察使周新被追封为“浙江都城隍”,并立庙于吴山金地山上,时为吴山第一大庙,规模宏大,香火日盛,声名远播,于是杭城老百姓都把吴山称为“城隍山”。

吴山不高,但是处处都有历史文化遗迹,有100多处石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

吴山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孙琛说,这次修复的对象主要是市级文保单位。“好多是几处文物打包申请的。其实,修复的一共有70多块摩崖石刻,还有石佛院的两座石刻造像。”

这些摩崖石刻时代跨度从唐代一直到民国。其中,最有名的石刻要数云居山上的“感花岩”和阮公祠重阳庵的“吴山福地”。

感花岩上苏轼的《题牡丹诗》刻石,据说背后有一个情怀满满的故事:

相传唐代诗人崔护到杭州吴山春游,因口渴叩门求浆,受到一姑娘的热情款待。次年春天,崔护重到吴山寻访此女,却见门庭依旧,桃花如故,而姑娘已不知去向。崔护惆怅万分,遂于壁间题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0多年后,大文豪苏轼上吴山,到宝成寺赏牡丹时,在寺壁上见有崔护的春游诗,感慨万端,念及崔护其诗其事,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赏牡丹诗》。诗云: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苏轼这首诗里前半首说了崔护关于桃花的典故,后半首说的是刘禹锡关于桃花的典故——刘禹锡被贬之后遇赦,回到京师,看到春天来了,人人出门赏花,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正好,于是吟诗《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了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岂料这首诗触怒了权贵,于是再次遭贬。几年之后,他再次回来,发现玄都观已变得破败,于是心有所感,赋诗《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裂隙、危石、渗水、风化、侵蚀都要处理

“这些摩崖石刻是吴山的珍贵印记。”孙琛说。吴山的岩石成分主要是石灰岩,易遭受雨水侵蚀。加上这些摩崖石刻大都没有遮挡,风吹日晒雨淋,久而久之,出现风化、被酸雨侵蚀的现象。此外,石头风化产生的缝隙会有山水渗透。“这些都会对石质文物造成破坏。”

从2014年起,吴山景区管理处启动吴山石质文物保护工程,邀请专业保护方案设计团队与施工单位,对山上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和石刻造像进行保护施工。

“主要是对摩崖石刻文字与摩崖造像表面进行清洗、脱盐、除藻除微生物、封护、裂隙灌浆等处理。”孙琛说,不过施工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前期已经进行过勘探了,出过方案。但是,有时候处理过程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得修改方案。”孙琛说,比如,在对石佛院的石刻造像进行修复中,发现有渗水现象。所以,吴山管理处邀请了专业机构进行水文勘查,搜集雨季旱季的渗水情况,了解了水路走向,再出新方案。

“石刻造像依山雕刻,上方有道路。所以,要把道路的道板全都翻起来,铺设防水毯,然后做导水设施,杜绝雨水山水往下渗透。最后,再把路面铺设好。同时,还对附近的危岩进行了加固。”孙琛说,文物保护得非常仔细,一丝都马虎不得。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宝成寺也将列入保护计划

接下来,吴山管理处将对吴山上最重要的文物——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宝成寺进行保护施工。

宝成寺造像规模不大,就是一片山岩上并排三龛。三龛当中最珍贵的就是右侧龛中的麻曷葛剌造像。这龛造像有明确的纪年:元代至治二年。“有题记的造像,整个杭州,只有这么一尊。”孙琛说,所以,它很重要。麻曷葛剌,是藏传佛教中重要的护法神。

“我们正在做设计方案,估计9月份可以做好。然后上报到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批。”孙琛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边晓丹 文/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