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融合
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杭州旅游坚持“国际化”与“全域化”双战略发展,彼此之间既是因亦是果,最终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发展助推力。杭州,已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与集散地时代转变。
七年前,浙江工业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梁雪松进行了一项《游客来杭旅游行为调查》课题研究,调查数百名来杭的游客,超过七成游客认为,“游西湖”是来杭的主要目的;而前不久,他重新进行该课题调查时,有72%的人回答“为杭州而来”,他们来杭州目的地也各有不同,比如看一看“杭州车让人”的城市生活方式、G20之后的杭州、杭州的高星级酒店等。
当前的杭州,旅游魅力值不可小觑,这个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基地、文化场馆、社区院落、居民生活、节庆会展等城市软硬件都成为杭州的旅游产品。
春天,随着采茶季的到来,龙坞茶镇成为茶客的聚集地,茶农家的炒茶机忙碌地运转,“炒茶王”的家毫无意外地成为“景点”;夏天,一场由阿里巴巴打造的“造物节”,“黑科技”屏霸网络,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发烧友”,“无人便利店”的亮相引起了全世界零售行业的关注;秋天,一年一度的西湖跑山赛活动,去年700余名参赛选手中,有70%的选手来自外地,其中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选手更是占了三分之一……
一批具有自身优势并与旅游结合紧密的美食、茶楼、化妆品、疗养、演艺、工艺美术等行业,与旅游元素整合打包成主题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这其中,“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是杭州又一项首创的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
若道跨界产业融合的“网红”产物,非民宿莫属。它源于乡愁,基于生态,它由城市发起,又落脚在农村,由共享经济带动,又以旅游为目的。今年杭州在《民宿业服务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实施的基础上,首批63家民宿挂上“星级”,其中精品民宿13家、特色民宿24家、标准民宿26家,该项举措无疑是锦上添花,为粗放式的民宿产业注入公平、合理的竞争良药。对于旅游者而言,也可以像预定星级酒店一样,在OTA酒店预订平台或官网预订心仪的“星级”民宿。
新颖的数据监测
精准分析定位客源市场
去年九月的G20峰会,将杭州迅速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杭州的全球知名度得到“裂变式”提升,成为《纽约时报》、著名的旅游杂志《Travel + Leisure》推荐的“全球最值得到访的目的地”之一,是《Lonely Planet》(《孤单星球》)编辑眼里最值得跨年的七个城市之一,今年美国《USA Today》又用大篇幅的报道杭州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一批美国“网红”博主来杭直播争夺流量,“后峰会、前亚运”时期对于杭州旅游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契机。
借各大国际榜单的余韵,杭州顺势而为,全力推进旅游国际化、全域化,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萧山国际机场作为城市国际旅游的窗口,设立了“杭州文明旅游服务中心”,针对入境游客的《杭州旅游指南》,涉及英语、法语、西班牙等7个语种。即便母语是小语种的游客,也可通过三方对话,得到多语种志愿者服务队提供的全天候咨询服务。
依托“旅游大数据建设”,为杭州旅游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杭州成立全国首个旅游经济实验室,刻画全球游客的旅游“脸谱”,清晰掌握他们的旅游预订偏好、归属地信息、行为轨迹、逗留时间、刷卡消费等高频海量数据。
有一组数据颇为有趣:2016年杭州十大境外客源地分别是韩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他们以游客、商客、访客的身份来到杭州,占全年入境游客总量的一半。然而,从消费结构角度分析,来的人多不见得消费就多,加拿大和荷兰并不是十大客源国,消费却排在前二名。
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负责人解释,大数据能反映趋势,实验室需要逐一分析数据背后的关联度与游客需求,加拿大、荷兰游客更青睐轻松、舒适的旅游方式,不仅在住的层面要求较高,还喜欢运动、美容、足浴、酒吧等休闲体验,由此拉动了他们在杭州的旅游消费。新颖的产业检测和分析数据,成为杭州实施旅游全域化和国际化的数据支持。
而杭州重点“景区客流”舒适度实时查询平台,提高国内外游客在杭州的旅游舒适度,无论是来杭的国内游客还是入境游客,对于杭州“大旅游”智慧运用都有现实需求,旅游人工智能平台“杭州旅游小i”的开发,更是开启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