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教育人在杭州江干找到了“亲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27 08:36   

江干区教育局代表团带着221万元帮扶项目资金远赴那曲

杭嘉援藏干部说: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那曲县的孩子们在江干区教育系统捐建的“爱心图书室”里阅读

从温婉的烟雨江南到辽阔的羌塘草原,距离4000多公里,平均海拔从40米到4500米。杭州、嘉兴和那曲,这三个地方,因为一批批援藏干部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1995年起,浙江就派出援藏干部到西藏那曲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去年7月,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仁带领杭州、嘉兴共9人组成第八批杭嘉援藏干部小组来到那曲,进行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援藏干部中,王世美来自江干区教育系统,此前担任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现任那曲县教体局副局长。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江干区教育局与那曲县教体局签署了三年对口帮扶协议,西藏那曲教育人在杭州江干找到了“亲家”。

7月10日,在江干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海明的率领下,江干区教育系统代表团一行15人来到了那曲,并带去了江干区教育局、江干区各中小学、绿城房产、杭州龙湖房产和“调皮孩子”童装等爱心企业的221万元帮扶项目资金。

组织那曲教师培训

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 教学模式

拉萨开往那曲的火车上,窗外是连绵的山脉、成群的牛羊和清澈的溪流,美得像画一样。

“那曲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炼狱”,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王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随着与那曲距离越来越近,代表团一行人对这句话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4500米海拔的挑战下,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失眠、流鼻血。短短几日,已经让每一个人深深体会到援藏干部的不易。

火车行驶途中,在远处草地上,一面高高的国旗尤其醒目。白墙蓝屋顶下,有一群移动的小红点。“看!那就是浙师大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的结对学校!红点就是穿着校服的同学们!”王世美激动地介绍道。

去年12月,在江干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晖的支持下,区内2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那曲县所有学校签订了点对点帮扶协议。无论是江干区教育局还是学校,都为各个结对学校(学生)送去了不少帮助。

王仁书记说:“去年援藏干部小组刚到那曲,就立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这里老师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状态,教室里没有任何媒体辅助设备,课堂效率不高。同时,一线教师每年能走出牧区接受地区级以上的培训机会很少,专业培训仅仅靠教体局教研员下乡时的零星指导,教学质量一直在低点徘徊。”

为了提高那曲县教师的执教能力,在王仁书记、江干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王世美牵头组织了三批那曲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分别针对那曲县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和综合学科教师。考虑到那曲到杭州路途遥远,老师们还需要花费时间克服醉氧反应,王世美决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前两批组织那曲教师到江干区培训,最后一期则是邀请省特级教师刘晋斌等江干区名优教师送教到那曲。

达瓦扎西老师是那曲县完小的一位电教员,今年6月,他代表学校到江干区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了移动端教学的应用。学成归来后,他又作为老师,在每周三为全校老师培训。“我学会了剪辑视频、使用教学App等很多技术。现在,与杭州的老师交流特别方便,需要什么软件,我在网上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立刻就能给我发过来。随时随地‘麻烦’他们!”说罢,达瓦扎西老师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期培训下来,已初见成效。王世美感叹:“刚来这里时,进课堂听课感觉很枯燥,几乎是老师在讲,很少与同学们互动,同学们真正获得了多少知识老师并不清楚。当我们与老师们沟通教学方法时,他们也总是一脸茫然。现在好了,老师的眼界打开了,教学方式有所改进,甚至会主动来沟通教学。”

江干区教育系统代表团一行来到了那曲县二中(杭嘉中学)的建筑工地。投资9000多万元(其中援藏投资8000万元)的那曲县二中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今年8月底就能建成,解决了那曲县只有一所中学、教育资源稀缺的困境。这也是浙江省近年来援助那曲县投入最大的单体项目,建成后可供2400名学生学习、生活。

思源井、爱心图书室

爱心援助仍在继续

那曲的孩子最缺什么?

答案是:水和书。

这两个最基础的东西,仍然是那曲孩子们最奢侈的愿望。这也深深地震撼了第八批杭嘉援藏干部们。

他们发现,除了教材,孩子们很少有合适的课外读物。王仁感叹:“孩子们的生活太单一了,课余时间,他们只有和周围的小狗玩耍。”

于是去年,援藏干部们赶了一趟“时髦”,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里众筹起爱心图书室,倡议大家捐献家里的旧书,填满那曲孩子们空空的书架。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承载社会爱心的包裹源源不断涌向那曲。江干区教育局也立即开始部署,计划为西藏那曲学校援建25个“三原色”公益读书加油站。今年3月,江干区40余所中小学陆续组织了捐书活动,把满载着爱心的书籍送往那曲小朋友的手中。“目前,每个学校一个图书室的目标已经达成了!”王世美副局长欣慰地说。

最近,又有好消息传来:严重缺水的劳麦乡中心小学终于打出了一口“思源井”!

说到饮水问题,王仁书记不禁皱起了眉头,回忆去年在那曲县劳麦乡中心小学的所见所闻:学校原有一口水井,年久失修,已经满是淤泥,为了让同学们有水喝,学校不得不请货车从很远的地方买水、运水。

“令人感动的是,尽管如此缺水,学校对孩子们卫生教育仍然没有落下。”王仁书记看到,食堂开饭前,学校会为同学们准备三盆珍贵的洗手水。大家排着队依次洗手,第一盆用肥皂洗,第二盆清一清,最后一盆清干净。“全校孩子洗下来,水已经很脏了,没办法,水对他们来说就是这么珍贵。”

由于牵挂着孩子们的用水问题,去年冬天援藏小组回杭休整时,王仁书记不忘为那曲的孩子们奔走。杭州市东恒石油公司听说这一情况,决定资助47万元,用于水井挖掘。

劳麦乡仅仅是一个开始,让那曲县每个学校的孩子喝到甘甜水,是王仁书记和全体援藏干部努力的目标。

这一次,江干区教育系统代表团中,绿城房产和杭州龙湖房产的爱心人士分别送来了30万、25万的爱心基金,用于那曲县学校爱心井的挖掘。杭州龙湖房产代表殷桦说:“我们从江干区教育局许海明副局长这里得知此次爱心捐赠行动,积极报名参加,因为在我们内心,打一口水井,可能可以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净化身体;但教育局的对口支援,是用教育的力量,传授学习技能,是净化心灵的壮举。与此壮举相比,我们更要积极参与,通过我们的行为,邀请更多的朋友加入。”绿城房产代表易花利表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我所在的绿城留香园所推崇的,这次能够把留香精神带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非常荣幸。”

截至今年6月,在杭嘉援藏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已为那曲县教育系统募集计划外资金1000多万元。目前,这些资金和项目都已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那曲县各校的办学条件。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西藏流传这样一句话:“远在阿里,苦在那曲。”王仁书记笑着说:“苦,不言而喻。氧气缺乏,引起高原反应,这是艰苦;吃和住宿条件与杭州比起来,非常清苦;离开家人,奔赴远方,很孤苦。”

许海明副局长参观了援藏干部宿舍,感触很深。通往宿舍的路处于施工状态,一到下雨天,满脚泥泞;干部们的“家”,也就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仅能容纳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天一黑,大家便无处可去。许副局长感叹:“斯是陋室,没有苔痕上阶绿,没有草色入帘青,但是唯尔德馨!”看到援藏干部们的辛苦,许副局长红了眼眶。

王世美曾经写道:我无法预见高寒缺氧低压环境会对身体带来多大的损伤,但每天寝食难安,红肿的眼睛和高原食物导致的胃病已经折磨得让人够呛;当漫漫长夜无法入眠时,当听到孩子说没爸爸的陪伴而感到孤独时,当年逾八旬的双亲病卧在床想儿回家看看却无法如愿时,当看到家乡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而你面对的却是皑皑白雪和满眼的荒凉时,很多时候只能泪眼婆娑。我告诫自己:援藏困难再大、问题再多也要一一克服,绝不能让受援地师生失望……

这,也是援藏小组每位成员的心声。王世美说,高原带来的最大难题是睡眠,有的援友不得不服用安眠药来换取安睡。

有时候,不光是身体的挑战,更是生命的考验。那曲地区幅员辽阔,坐一整天的车去乡镇考察是家常便饭。一旦汽车遇到故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处境很危险。

王世美就有这么一次惊险的经历。一次,在去乡镇调研的路上,汽车抛锚了。他与司机摸出手机,没有信号;环顾四周,了无人烟。情急之下,他只好艰难地爬上离自己最近的一坐小山,举着手机寻找信号求助。“幸好,山顶上有信号,否则真不知道怎么办。”

为了避免危险发生,王仁书记说,援藏干部下乡开展工作必须有两辆车同行,相互照应。

今年7月,第八批杭嘉援藏干部小组仅仅走过三分之一的“路途”。冰川陡峭、雪峰绵延,也挡不住热血男儿援藏的步伐……“我们9名援藏干部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既然来了,经历了艰苦,就更要把事情干好!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何京京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从温婉的烟雨江南到辽阔的羌塘草原,距离4000多公里,平均海拔从40米到4500米。杭州、嘉兴和那曲,这三个地方,因为一批批援藏干部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