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渔罾(音zēng,意为渔网)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在宋代戴表元的诗词中,六月的苕溪像是浣纱溪,溪水碧绿,清澈见底。
而在径山镇双溪村村民杨厚炎看来,苕溪的水下世界更令人惊喜,她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在看到我们的《寻找最美水世界》栏目后,杨厚炎打来电话,嗓门挺大,“我在苕溪边住了70年,小时候下河游泳,现在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漂流,苕溪里有鱼,有虾,有水草,就像《西游记》里的龙宫仙境,你们来拍拍!”
上周,杭州艳阳高照,苕溪水通透见底。我们将相机放入水中,看到了一个奇妙的水下世界:一群群鱼儿从镜头前穿过、浑身透明的小虾正惬意“散步”、黝黑的螺蛳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阳光照射下,翠绿的水草更加繁茂透亮。
苕溪在余杭区境内的这段16.08公里的水域,被杭州人称为北苕溪,余杭区和杭州城北的饮用水源都取自这里。但是,能想到吗?这条生命之源,曾经也因为污染变了颜色,如今,她碧水清波再现,并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哺育沿岸居民。
能想到吗?北苕溪的水也曾是黄褐色
杨厚炎不离身的是一个水瓶大的水杯。每天清晨,一杯茶泡上,老杨就来到双溪皮划艇码头巡河。“虾笼网虾、渔网捕鱼、电瓶电鱼都是不允许的,看到了,我就要管!”老杨腰板挺直,说话时中气很足,两只手挥舞,制服上“禁养”两个字很显眼。
老杨在径山镇禁养办工作。“我块头大,个子高,年纪也大,管这个能管好。”有一次,有个30多岁的年轻男子用电瓶电鱼,老杨和2个同事巡河经过,上前阻止。“那个人态度霸道,个头也高,我同事不敢没收他的电瓶,我不怕!”老杨一把夺过电瓶,对方要来抢,老杨胸脯一挺,眼睛一瞪,撂下一句话:“你抢试试看?”对方当然不敢再夺,后来再没来电过鱼。
可是,能想到吗?这位如今管着“禁养”的护河人,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养殖大户。“一年要养5万多只鸭子,还养了600多头猪。”老杨14岁养鸭,是个行家里手。腰包鼓起来了,苕溪的水却越来越差。“鸭粪有三十厘米厚,溪水是黄褐色的。”老杨清楚知道,畜禽养殖是污染水的,但左邻右舍都在养殖,他为啥不养?
2009年,余杭区调整产业结构,苕溪全面禁养。老杨第一个带头,关停了养殖场,穿起了制服,并开始劝说其他养殖户。“小时候就在河里游泳、抓鱼,口渴了,直接用手舀一口水喝,现在水这么脏,我从内心里,是不希望看到的。”
能想象吗?有村民“傍水”一年能赚560万元
北苕溪上游是四岭水库,常年活水流动。全面禁养后,北苕溪不需要清淤,竟也恢复了清澈。
水好了,商机也随之而来。
2009年,北苕溪在全国率先做起了漂流,如今,双溪漂流“江南第一漂”的名声早已在外,在旅游旺季能够带来约每年30万的客流量。
竹筏漂流是最早开发的漂流项目,全程3.5公里。53岁的董春龙做竹筏工8年,每年工作6个月,也能赚上三五万元的零花钱。“加上家里种的农作物,卖卖农副产品,日子好过得很呢。”径山镇有400多位村民都和董春龙一样在双溪漂流工作,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对毛建勤来说,一点不假。45岁的毛建勤是土生土长的径山镇人,老家距北苕溪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早些年,毛建勤一直在上海做生意,2007年,回乡在北苕溪边开起了一家名叫六谷生态的休闲农庄,去年营业额达到了560万元。“苕溪水好,来这旅游的人也多,我这里自然生意也好。”
径山镇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陈英达告诉记者,双溪漂流景区周边聚集了约20家农家乐,数十家民宿和酒店,周末都是客满。2017年上半年,径山接待游客量就达到111万人次。一方秀水带来的生态红利,正在释放。